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山东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形势

2015-06-11 09:14:00来源: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作者:

  

《大众日报》关于山东各界悼念新四军蒙难烈士,愤怒声讨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罪行的报道

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为皖南事变殉难者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日军士兵在杀害无辜群众

日军在长山城内扒民房百余修成的碉堡

伪山东省长唐仰杜积极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图为唐仰杜与驻定山东的日方高层合影。

位于马石山上的马石山反“扫荡”突围战纪念碑。

1941年12月21日,我鲁中一分区的战士们转战在博山茫茫大雪中。

  1941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极不寻常的一年,6月22日爆发了苏德战争,12月8日又爆发了太平洋战争。国际形势的变化,给中国抗日战争以重大影响。一方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扩大,中国与同盟国军事联合的正式形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方面,日本在扩大侵略战争和急于结束中日战争过程中,对中国施加了更大的政治、军事压力。华北日军在1941年和1942年两年间,连续推行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并将华北分为“治安区”、“准治安区”、“非治安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清乡”、“蚕食”、“扫荡”,以缩小根据地,扩大、巩固占领区。而国民党顽固派在保存实力、消极防御、反共灭共、等待胜利的方针指导下,加紧对共产党和人民抗日力量的破坏,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将第二次反共高潮推向顶点。

  在山东,日军采用军事、政治、经济等多种方式进攻抗日根据地。1942年,日军在山东及其周围的兵力由1940年底的3.6万人增至4.7万人;伪军在山东的总人数由1940年底的8万人激增至16万人;日伪军在山东的据点由1940年底的1156个增至3700多个。此时,日伪军几乎控制了全部公路,他们通过公路、据点等,对根据地进行分割、封锁。随着抗日战争困难局面的出现,山东的国民党顽固势力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部分同日军相互勾结;一部分公开投敌,变成伪军“扫荡”、“蚕食”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山东的国民党顽固派对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所谓的“三月攻势”。1941年、1942年的两年间,山东连续遭受罕见的旱灾和虫灾,加之敌人的摧残,人们的抗灾能力极弱,根据地出现严重灾荒。在敌、顽夹击和天灾祸害下,山东抗日根据地日益缩小,到1942年底,面积较1940年缩小1/3,人口由1940年的1200万减至750万,八路军人数较1940年减少1/4。山东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