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部队挺进东北前召开誓师大会
导语:1945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罗荣桓率山东八路军主力部队进军东北。1945年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山东军区主力6万余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由陆海两路挺进东北。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 《关于目前任务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部署的指示》,确定党和军队在全国的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依靠山东”
为了力争控制东北地区,8月下旬,中共中央即指示山东分局:要乘苏联红军占领满洲及政策尚未明确之际,派一部分人迅速进入满洲,肃清残敌汉奸,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及地方政权,造成在东北之有利条件。
根据中央指示,山东分局于8月24日致电胶东区党委书记林浩,令其派出干部带一部分部队以东北义勇军名义去东北了解情况和开展工作。 9月9日,胶东区党委所属北海地委便派出一武装小分队乘木船驶达旅顺,在苏军帮助下开展工作。
11日,中共中央致电山东分局:“为利用目前国民党及其军队尚未到达东北 (估计短期内不能到达)的时机,迅速发展我之力量,争取我在东北之巩固地位,中央决定从山东抽调4个师12个团共2.5万至3万人,分散经海道进入东北活动,并派肖华前去统一指挥。 ”
9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以彭真、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立即奔赴东北。
20日,中共中央再次致电山东分局:“发展东北,控制冀东、热河、进而控制东北的任务,除各地派去的部队和干部外,中央完全依靠你们及山东的部队和干部。原则上要以山东的全部力量来完成,必须全力执行,越快越好。 ”
创造奇迹
根据中央的部署,山东分局立即对山东各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调整,决定以罗荣桓带领山东主力部队6万人和大部干部挺进东北。要求执行北上任务的各部队,立即进行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迅速集结;从陆路和海路出兵的部队,尽快赶赴东北;各地党委要迅速抽调大批干部到东北开展工作,9月底10月初到达分局集中;各地政府迅速组织动员,在全省掀起一次大规模的参军运动。
与此同时,出兵东北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在紧张而有秩序地进行着。在当时的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内要组织调动大部队和大批干部去东北,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去往东北的部队和干部大部分要通过海运,而当时解放区内只有一些木帆船,运力有限,安全也很难保证。运量大,时间急,组织任务和运输任务都十分繁重。
为做好海上运输工作,山东军区专门成立了海运指挥部,由许世友任总指挥,并在龙口设立了海运办事处,专司龙口、栾家口的海运工作。为保证海运畅通无阻,许世友指挥胶东军区部队解放了烟台附近的崆峒岛和内长山列岛,并在岛上设立兵站,聚草屯粮,控制了渤海海峡,成为由山东到东北的海上跳板,保障了海运的安全和供应。山东解放区军民积极为出征部队准备船只、粮食、棉衣等物品,抢修主要公路,为子弟兵出征东北打开了通道。
山东分局委员、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率军区机关及部队1000余人于9月20日渡海先期赴东北。随后,从10月初到11月底,山东军区先后分三批将主力和基干部队调往东北。山东军区开赴东北的部队主要有:山东军区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大部)、第六、第七师,滨海支队、警备第三旅、山东军区教导团等共计7万余人。
开往东北的部队,除第一批部分人员从陆上出关外,绝大多数都是从海路运送的。在缺乏现代运输工具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的情况下,将数万人的部队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从海上运送到东北,这不啻是一个奇迹。
掌握先机
在7万大军争分夺秒奔赴东北的同时,罗荣桓于10月24日率精干指挥机关由烟台渡海去东北。
在抽调主力部队进军东北的同时,山东分局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先后抽调各级干部4000余名随军北上。在这些干部中共配备了三套党政军省级领导班子,其中有肖华、梁兴初、梁必业、万毅等许多高级领导干部。为控制东北,发展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做了干部上的准备。
山东主力部队及大批干部会同其他解放区的部队和干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先于国民党军队到达东北,争得了控制热河和东北的先机和主动权,打破了国民党军企图完全占领东北,从而南北夹击关内解放区,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如意打算,为实现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全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