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陈钟书驻防麻栗坡

2015-07-10 13:40:00来源:云南政协报作者:谭祖安

  抗日名将陈钟书1891年生于云南省安宁县八街月照屯的农民之家,后举家迁至八街何家营。陈自幼家境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8岁即帮人放牛,16岁便开荒种地,承担起扶养弟妹的重担。1908年,陈为赔偿家中债务,仅接12吊铜钱,即抵八街大里屯的户籍兵,编入十九镇七十四标。1911年辛亥革命时,随唐继尧起义。后又参加护国讨袁、靖国、护法、反对张勋复辟。陈在上述诸战中屡建奇功,连擢排长、连长。后进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龙云部下任近卫团营副,在“六·一四”政变中忠于龙云,平定战乱时军功赫赫。因此,1929年被龙云晋授为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九十八师三旅六团少将团长。1931年4月,又调任麻栗坡特别区少将衔边防督办。署行政、监司法、军事、外事并兼麻栗坡学校督监。

  陈在麻栗坡时,对地方志很重视,于上任的第二个月就着手选派人员,成立“编缉地志处”。这是麻栗坡修纂地方志的始源。也为现在编纂麻栗坡县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陈钟书在麻栗坡任督办时,对办团练非常认真,治军严明,维护治安有方,使境内政通人和,盗匪潜迹,滇军威名远播,连在越南的法国人都很敬畏。

  他对土豪劣坤极为痛恨,1932年,上省晋见龙云,反映西畴县大锡场宋伯郊横暴虐民之事。因此,龙云派遣驻文山的十七团龙霖部第三营于这年8月20日查办宋伯郊家,将宋伯郊之母吴氏枪毙,西畴民众拍手称快。

  马关县瓦渣(估计是一地名)的周兴康坐镇南山,称王称霸。他安排李贵生为南温河街长,包揽划渡大权,从中渔利。

  一个街天,陈钟书身着便服。脚穿草鞋,头戴竹笠,前往南温河私访。只见河水滚滚南流,一无桥梁,二无船只,唯有李街长把持的一张竹筏停在对岸,行人须高价求渡,方得过河。乡民告诉他:更为苦楚的是雨水季节,河水上涨,缆绳冲断,筏主只顾捞钱,以飞筏渡人,置过客的生死为儿戏。至使每年都有葬身鱼腹的人!

  反过来,陈却看到李街长高高地坐在厅堂上饮酒,桌上摆满了菜肴。傍晚,李街长坐在廊檐下纳凉,陈大摇大摆地走进他的家门,不与任何人打招呼,便提起李身边青香木银包水烟筒,点火吸烟。李见状大怒,喝道:“你是何等人,胆敢沾污我的烟筒”!还命令陈将烟筒翻过来洗……

  陈看时机已到,便将烟筒砸于阶前,啪的一声跺烂,随即从怀中摸出一张名片,上面印有:“陆军少将麻栗坡对汛督办,陈钟书,云南安宁”。街长看后惊恐万状,急忙赔礼拜服……陈当着围观的群众说:“早知你李贵生是南温河的地头蛇,趋炎附势,凌贫欺弱,今日见证,望你痛改前非,体谅民情,多做好事”。并谢绝李的款待,命令他自即日起将筏渡交给麻栗坡学校经营,所收款项作为办学的经费,李连声应诺,一个劲的称是、是、是……

  陈钟书对地主恶霸深恶痛绝,但对贫苦人民,却情同手足。他不摆官架,平易近人。经常与挑水卖的穷人邓老倌蹲在街上吃狗肉;和半坡上的一个小商贩拜亲家。时常走街串巷,访贫问苦,同穷哥们称兄道弟,谈生产,拉家常,甚至和牧童、庄稼汉在田边地角烧包谷,冒着山风品尝野味……

  陈钟书卸任离麻时,地方上的群众赠给他一枚金质纪念章,并为他立了一幢德政纪念标。标上写着:

  陈公莅麻 博惠边民 亲贤下士 发政施仁

  爱民若子 恤孤怜贫 清廉自失 孝友克循

  宵小敛迹 匪患无闻 商贾往来 道路平安

  官绅和睦 上下一声 威镇中外 田野咸宁

  临任二载 绩留万春 今解组返 德泽长存

  望风怀想 感佩英名 答报无由 树标纪铭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仲春月麻栗坡特别区 

  绅商学各界 公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