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凤林(1899年—1938年) 原名胡念祥,字仪亭。桓台县田庄镇胡家村人。1919年入甘肃警监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山东,为鲁南道尹周仁寿的幕僚,历任守备营营长、河北省盐山县警备队长。后辞职还乡。1928年任桓台县警备大队副兼中队长,多次率部击退侵扰桓台的兵匪。1937年,日军入侵山东后,他联络爱国志士,收缴溃兵武器,征集民间枪支,组建起一支近千人的抗日队伍。1938年春,被收编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华北游击纵队第十三支队第十二梯队,胡凤林任司令员。
胡凤林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赞成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常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道理教育部下,并与八路军山东纵队真诚协作,共同抗日。1938年,他率部与敌作战40余次,截火车、扒铁路、攻据点、炸水塔、抓汉奸,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创建十二梯队
1937年冬天,侵华日军进占山东,各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告全国同胞书》的号召下,纷纷组织起来参军参战,支援抗日战争,抗日浪潮席卷各地,抗日歌声传遍四方。桓台县三区睦和庄乡绅胡冠嵋(系国民党员),在抗日浪潮鼓荡下,燃发了爱国之志、报国之心,他发起“抗日救国”的号召,发动和组织了以当地地主武装为基础、国民党为核心、旧军人为骨干的武装集团。胡冠嵋是文人,虽有立军之志,却无率军之才,于是聘请了胡凤林,并委以重任。
胡凤林自1937年冬,已在唐山镇组织了几十人的抗日队伍,被推为首领。当受胡冠嵋聘任到职后,他召来当初在桓台县警备队的老部下张景琪、岳本瑞、赵叔武等人作为立军骨干。是年底,编为一个大队。
1938年2、3月间,胡凤林部队移驻桓台县三区棘托村。部队随着人员装备的扩大、声望的提高,逐渐成为一支初具规模的抗日军队伍。但因缺少一个光明正大的军队番号,使征粮无招,募捐无据,布告无印,外交无衔,公函无章,师出无名。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此时,曾在三十年代早期,任国民党桓台县党部党魁的王自衡建议,到博兴县找周胜芳(周胜芳过去是王自衡的顶头上司,当时被委任为国民党华北游击纵队第十三支队司令,以博兴县的安家訾为其大本营),请他加委番号。胡冠嵋和胡凤林随命宋希惠修书一封,委托王自衡迳奔安家訾。
周胜芳加委后不久,便在棘托村召开了第十二梯队成立大会。会上,任命胡凤林为司令员,王自衡为副司令员,胡冠嵋为特派员,司令部下设两个大队;另设特务队直属司令部。到1938年5、6月间,队伍扩大,增编第三大队。此时战士已达1000余人。
胡凤林部队通过各种关系,从济南成通、成丰两大公司,购买了各种机床,从小清河秘密运进麻大湖,还请来了济南回乡的车床工人和技师,先后在华沟、棘托、睦和庄等村办起了兵工厂,遂步制造起枪支、迫击炮、手榴弹、炮弹、地雷等武器,装备了队伍。
胡凤林烈士遗像
胡凤林在“桓台县立唐山小学”(唐一村)创建“十二梯队”地址旧貌
胡凤林烈士墓
浴血激战日军
1938年6月间,正当“麦子去了头,高粱没了牛”的时节,胡凤林带领十二梯队的两个大队从四舍寨开赴桓台东南乡山区一带驻扎,布置了长达三十多华里的防线,切断了张店至湖田站以北的所有交通线;部队天天在山顶挖战沟、修堡垒,各要道路口埋设地雷,山顶上布哨,路口上设岗,与张店、湖田的日军对垒。
胡凤林布防不久,张店日军三十多人,掩护“宣抚班”到乔庄、杜科村去宣传他的“王道乐土”(即杀人越货的强盗经)。事毕,骑洋马配洋刀的日军官带领日军直取四宝山。未到山腰就被十二梯队居高临下打得落花流水,逃回张店去了。之后,敌人曾多次进攻四宝山,均被打得狼狈逃窜。胡凤林部队学习了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在三个多月里同敌人进行了三十多次战斗,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盘踞张店的日军,屡屡受挫,摸不清胡部的底细,故不敢贸然进攻,仅仅从张店向四宝山进行野炮轰击,这对胡部无所损伤,却坚定了胡凤林阵地战的信念。他多次下令加强挖战沟、埋地雷、增岗加哨,以对抗敌人。殊不知,在敌强我弱重兵压境的形势下,实行阵地战,这实为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原则所不允许,也为以后失败埋下了种子。
胡凤林为了抗日的需要,执行了国共合作与八路军偕同作战的方针。当中共廖容标司令带队在小清河歼灭日军不久进驻荆家庄时,胡凤林曾亲去与廖容标祝贺,从此两军建立了联络关系,在杨家桥设立联络站互通情报。在胡部开进了东南山区后,与当地活动的八路军游击队加强了联系,互通情报,互相支援。
张店是日军大本营,距四宝山有十华里之远,湖田站距玉皇山也有十华里之遥。十二梯队这种旗鼓相对的军事行动,惊动了日军旅团司令部牟田少佐,他感到长此下去必成为张店日军的心腑之患。“卧榻之下岂容鼾睡”,于是调集了各处兵力,伺机对十二梯队采取军事围攻。1938年9月24日,日军的一个联队(相当于团)兵分四路向胡凤林部队展开了大合围。
胡凤林闻报,下令与日军决战。相持到傍午,敌数次增兵,终因众寡悬殊,山区阵地被冲破。不得已转站到花山,敌人从四面包围上来。胡凤林一面鼓动部下英勇杀敌,一面连连向敌人射击,并沉着地指挥部队边打边撤。至花山北麓,腿部中弹,面对数倍于己之敌,身处绝境而毫无惧色。他脱掉上衣,振臂高喊:“兄弟们,我们是中国人,决不在日寇面前示弱。宁死战场,决不后退!”战士们闻言,决心与敌以死相拼。
在危急时刻,八路军游击队赶来救援。胡凤林见友军来援,万分感奋,杀敌益勇。在激战中,不幸前胸中弹,英勇捐躯,终年39岁。
(张海静 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