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安 孙颖 刘兴云
韩明柱(1913-1938),河南省光山县人。1913年2月15日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就给地主家放牛,受尽剥削压迫。1929年7月,红军解放了他的家乡。他积极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委员,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韩明柱结婚后三天便参加了红军,在红一军二十九团当通讯员。先后历任二十九团警卫指导员,七十三师二一九团二营政治委员,二七九团政治委员,二一九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进入中央红军大学军事一队学习,成为第一期学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韩明柱受党中央派遣来山东帮助组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争。年底,马保三、韩明柱在寿光县牛头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八路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韩明柱任副司令员。他带领部队东下胶东,西取邹长,屡建战功,成为抗日战场上威震敌胆的青年抗日将领。
蒙家庄是地处周村西北十华里外比较富庶的村庄,驻扎周村的日伪军经常到这一带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
1938年10月8日,周村日军宣抚班40多人、伪军200余人,又窜到蒙家庄一带进行反动宣传和抢掠。时任鲁东游击第八支队副司令员的韩明柱同志得到消息后,立即带领部队埋伏在蒙家庄东朱家墓田中。
下午4点多钟,日伪军大摇大摆地开了过来。等到日伪军进入50多米的埋伏圈时,七、八支队在韩明柱的指挥下突然开火,同敌人展开了近距离激战。神速的战斗行动和猛烈射击压住了敌人的火力。二百多名日伪军措手不及,被打得失魂落魄,数十名日伪军被当场击毙。日伪军在我打击下,仓皇先后撤退,我军乘势追击,边追边打。韩明柱副司令带着10余名战士冲在最前面,毙死了敌人的机枪射手,一挺崭新的机关枪吸引得他们兴奋异常。在当时,七、八支队人多枪少,重武器更少,机枪对他们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武器。韩明柱一马当先,率警卫员奋勇向前夺枪。不幸的是,当韩明柱还未端起机枪,就被敌人的另一挺机枪击中了。副司令员的牺牲激发了战士们的仇恨和斗志,他们越战越勇,把日伪军打得丢盔卸甲,丢下七、八十具尸体逃回了据点。
这次战斗缴获枪支二十余支,二百余名日伪军只有4人逃回周村,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部队和人民群众抗日的斗志和士气。
韩明柱同志牺牲了,战士们和群众放声痛哭,他们把烈士的遗体安葬在邹平县焦桥镇。一代抗日名将将永远活在人民群众心里,刻进历史的丰碑。1957年根据时任山东省政协主席马保三的提议,山东人民政府又将烈士遗骸迁葬到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