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枢
1866年生于山东泰安县城徐家花园。早年在家从事农业劳动,并刻苦读书,曾任塾师。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以清增广生员身份留学日本,就读师范专科。学成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在泰安任劝学所所长,创办女子小学及县教育图书社。后赴济南创办省立模范小学。1914年后历任菏泽山东省立第六中学教师、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监,积极支持学生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任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校长。努力倡导新学,宣传科学与民主。在曲阜师范八年间,参加蔡元培组织的中华教育改革会,任委员。制定“真、善、美”三字校训,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常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励和教育学生。积极推行陶行知倡导的平民教育,吸收工农群众和劳动妇女入学,创办了曲阜历史上第一所平民夜校。并支持学生集资办“黎明书社”,阅读进步书刊。他因支持新文化运动,受到保守势力和反动当局的迫害,1929年辞去校长职务。1931年,应聘到济南省立第一乡村师范任图书馆主任。他购置进步书刊,宣传抗日主张,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1932年春,以共产党嫌疑被捕入狱,在狱中坚持与反动当局斗争,后经冯玉祥等营救出狱。获释后到泰安城东山口村筹办民众小学,任校长。1933年8月后,受冯玉祥之聘,讲授《春秋》、《左传》,并受冯玉祥委托,在泰山前麓创办武训小学15处,任总校长。1936年夏,出席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当选为执行委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组织泰安各界抗敌后援会和泰安民众总动员委员会,自任主任,为唤醒广大民众抗日而奔走呼号。1938年夏,奔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担任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1940年2月,当选为山东省宪政促进会副主任。7月26日,在山东全省代表参加的联合大会上致开幕词,被选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长。领导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各级“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做出重要贡献。1945年8月任山东省参议会参议长。
1946年6月1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范明枢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81岁。1947年,国民党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他在病榻上奋笔疾书《为内战告全国同胞书》、《致司徒雷登的一封公开信》,揭露美帝侵略罪行,反对内战,号召人民彻底打败美蒋的进攻。1947年10月2日病逝于山东乐陵。1950年移葬于泰山前麓。谢觉哉、林伯渠分别为其亲题墓碑:“永远是人民的老师”、“革命老人永垂不朽”。
相关新闻
勿忘历史,警钟长鸣。96年前,五四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大旗,激发了青年一代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和热情。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残酷岁月里,经受五四运动洗礼和影响的青年一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本台“家乡的红色记忆”专栏从今天起推出“抗战青春祭”特别报道,回望那些为民族独立而抛洒青春热血的背影。先来看53岁参加五四、66岁参加抗战、80入党,被誉为“老青年”的范明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