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眉
原名于经海,山东蓬莱人。1914年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左联”和“反帝大同盟”,1936年于北京大学教育系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北京大学东斋支部书记、总支部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回家乡蓬莱建立中共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1月组织成立中共蓬莱县委。翌年2月发动领导蓬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创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第3大队(后改为第3军第2路),任第2路政治特派员。1938年9月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1月任山东纵队第5支队政治部主任,9月任山东第3军区政治部主任。同时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赴延安先后入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后返回山东。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秘书主任、华东军区兵站部政治委员、山东公路运输总局局长等职。1949年春,调任华东野战军南下干部2大队大队长,参加接管上海工作。后任华东军区运输司令部党委常委、上海军管会航务处处长、华东航务局局长,华东军政委员会运输部副部长。1950年秋调北京,历任交通部航务总局副局长,海运总局副局长、局长,交通部副部长,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80年9月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66岁。
相关新闻
于眉少年时期就读于北京弘达中学,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开始阅读《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等进步刊物,他痛恨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的“四一二”大屠杀,但无惧于反革命的白色恐怖,毅然于192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仅15岁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5年冬,参加“一二 九”运动并参与组织领导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北京大学总支委员兼东斋支部书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受中共中央北方局委派,于同年8月回到家乡,在中共山东省委和胶东特委领导下,恢复一批党员的组织关系,并发展一批新党员,建立中共蓬莱县支部并任书记。
他是一位少年参加革命并与工农兵相结合的知识分子。为了抗日救国而参加学生运动,发动抗日人民武装起义,在战火纷飞中,经受革命锻炼,建立根据地坚持抗战;延安学习,参加党的“七大”,以百倍信心投身解放战争;从事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开创新中国航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