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本斋
回族。原名马守清。河北献县人。1902年生。早年投身奉军(后称东北军),后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由排长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5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任司令员。率部驰骋于冀中平原,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多次因战功受奖,冀中军区授予他所领导的回民支队以“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称号。1942年6月,回民支队被伪军包围在阜城高纪庄,他率队突围转移到冀鲁边区。同年秋任冀鲁豫军区第3分区(鲁西北)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1943年7月率部到昆吾、尚和一带活动,并任新建冀鲁豫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同年11月指挥所部参加濮阳八公桥战斗,采用“牛刀子钻心”战术,对取得战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1944年1月奉命率回民支队赴延安,行前病重,2月7日逝世于山东莘县,葬于该县张鲁集,3月17日延安各界隆重集会追悼,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均致挽词。1954年遗骸移葬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相关新闻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1944),学名守清,直隶献县东辛庄(今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自治乡本斋东村)人,回族,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在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中,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屡建战功,被称为“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回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