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4月6日生。湖南常宁人。1924年3月到广东,后入黄埔军校教导团教导大队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夏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第25师73团代连长。三河坝战斗中负伤后,与党失去联系。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军直属队连长、教导队队长,第19、20团副团长,第9师26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中任红1军团1师3团参谋长、代团长。1936年6月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后任红1军团1师参谋长,参加东征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参谋长,参加平型关等战斗,后任685团团长。1938年12月初,685团改称苏鲁豫支队,任司令员,率部东进,于12月27日到山东西南部(微山)湖西地区,指挥部队向伪苏北剿共救国军第1军军长王献臣部发起攻击,首战告捷,迅速打开湖西抗战局面。1939年2月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并入苏鲁豫支队。1940年8月苏鲁豫支队奉命南下支援新四军,挺进淮海区。任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3师7旅旅长。率部参加建立巩固发展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反“扫荡”作战。日本投降后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7旅旅长,第4野战军13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先后参加四保临江、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1950年6月任中国驻波兰人民共和国大使。1952年起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93年5月10日在病逝于北京。
相关新闻
彭明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05年生,湖南常宁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教导团教导大队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産党,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徵。1926年夏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第25师代理连长。随军南下广东,在三河坝战斗中负伤,与部队和党组织失去联系。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连长、教导队队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徵。1936年6月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彭明治,黄埔军校第一期军士教导队毕业。原名课农,湖南常宁人。
陕北红军大学第一期毕业。
1924年5月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军士教导队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军校毕业后留教导第一团军士连工作,1926年初奉派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二连一排排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