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张涛。山东省沂水县城人。1890年出生于书香门第、菜圃人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科政治系。先后任济南《大东日报》主编、山东省教育厅第一科科长、实业厅第一科科长等职。后应梁漱溟邀请参与乡村建设,曾任乡村建设研究院秘书兼文书股长,代理邹平实验县县长等职务。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辗转走上革命道路,先到鲁南,参加李澄之等组织的鲁南抗敌工作团、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工作。1939年夏,参与组织鲁南国民抗敌协会,任抗协省会部秘书长、监察委员等职。1940年,出席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国大代表,并当选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驻会委员,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山东省政府前身)执行委员,任司法处处长、高级审判处长。还当选为山东省各界救国总会执行委员、山东省宪政促进会常务委员。同时,被选为沂水县参议会参议员。1943年,山东省战工会批准其加入党的同情小组。1943年,战工会改为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张仍任省政委会常务委员、司法处处长、高级审判处长。1945年被选为拟在延安召开的解放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同年8月,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改为山东省政府,张任司法厅厅长。1947年,到华东建国大学学习。1948年成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
1950年7月后,历任省政府委员、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人民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还当选为山东省人民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5年5月31日,病逝于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享年75岁。
相关新闻
张伯秋 (1890~1964),名涛,以字行。沂水镇阳西街人。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毕业于北京大学法科政治系。在张宗昌统治山东年代,曾任山东省实业厅第一科科长。在韩复渠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时期,应梁漱溟邀请参与乡村建设,曾任乡村建设研究院秘书兼文书股长,邹平实验县县政府秘书,代理邹平实验县县长等职务。抗日时期,辗转走上革命道路。1939年,参加抗敌协会,任省抗敌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