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高佩纶,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人,1906年出生于小康家庭、书香门第。1922年,考入济宁中西中学,半年后辍学到商店做学徒,不久到马头承志小学做教员。
1923年夏,前往曹州山东省立第六中学拜见梁漱溟和学者熊十力。其后,又在熊指导下学习心理学、哲学、伦理学。
1927年秋,经熊十力介绍到南京中央大学哲学院任助理。
1929年,应梁漱溟之邀到广州广东省立第一中学任教。此后数年追随梁氏致力于“乡村建设”运动。先后任邹平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班主任、山东乡建研究院菏泽实验县巡回导师、荷泽“乡村建设师范学校”教育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公开宣布“决不流亡”,并于1937年冬组织了百余人的队伍,在菏泽、郓城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创办了油印刊物《鲁西吼声》宣传抗日。不久,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取得联系,赴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参观,并经范筑先介绍拜见了徐向前、宋任穷等。
1938年夏,日本侵略军占领了马头镇,其父母及胞弟宁死不受辱,均投入家中水缸自尽。时临郯抗日团体纷纷成立,他出任郯城二区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并主办《动员报》宣传团结抗战。
1939年10月,八路军115师一部攻克马头镇,次年1月成立了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他被推选为郯城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及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四分会主任。在共产党领导下,他积极从事抗日宣传和组织民众的工作,历任山东抗敌协会四分会(滨海区)主任、抗协山东省会部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文协研究部部长、滨海区文协主任、滨海区临时参议会参议长等职。
1943年2月,经谷牧、刘导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2月,被选派到华东建国大学学习。济南解放后,先后任济南市文教局视察室主任、中教科长、副局长、局长。
1955年任山东师范专科学校校长。1956年山东师专改为曲阜师范学院,被国务院任命为曲阜师范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1958年整风补课,受到错误批判和处理。“文化大革命”中身处逆境。1969年3月,在劳动时摔倒,引起心脏病突发逝世。
1980年12月,中共山东省委为他平反,并对他一生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给予很高的评价。
相关新闻
高赞非先生(1906-1969),原名佩纶,山东郯城县马头镇人,当代著名儒家学者。先生生于诗礼世家。父高毓嶂先生,号磵庄,对经史子集涉猎甚广。曾师事熊十力、梁漱溟、欧阳竟无、吕瀓诸大师。
出身书香门第的高赞非,自幼深受广泛涉猎经史子集、热衷研究学问父亲的影响。他十六、七岁在悉心阅读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时,就立志做一名学者,尤其是要立志儒门。1924年夏,高赞非不仅带着对国学大师、一代儒宗梁漱溟的崇拜,还带着自己撰写的《论语研究》,前往曹州山东省立六中拜见梁氏,还拜见了时任作为六中学术机构的重华书院主讲、大哲学家、现代新儒学大师熊十力。熊、梁两位大师,非常赞赏高赞非的《论语研究》,都把高赞非视为得意大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