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12月31日生,原名李新喜,曾用名李聚魁。湖南省安化县西坪村(今涟源县西坪村)人。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第13师排长。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5军第中队长、大队长,红6军第3纵队代理纵队长、第9支队支队长,红1军团团长、师长,红4方面军第31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红4方面军第9军参谋长、第31军参谋长。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1940年6月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参谋长。1938年5月赴冀南抗日根据地。同年7月任八路军第129师青年抗日纵队政治委员。1938年12月到鲁西北组建八路军第129师抗日先遣纵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0年3月任鲁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1941年起,历任太岳军区副司令员、山西抗敌决死队第1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决死队第1纵队副司令员、八路军第129师太岳纵队副司令员。1944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1945年11月任冀察热辽军区参谋长。1946年初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执行处副处长。1947年2月任西满(热辽)军区参谋长。1947年9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司令部参谋长,12月兼任西线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8年1月起,历任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第二部长、第4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等职。1949年10月起,历任中南军区后勤部第二部长、第4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副参谋长、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一政治委员、东北人民政府委员、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总后勤部训练部部长、石油工业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顾问等职。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七、第十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5年6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相关新闻
李聚奎曾率部两次活捉敌师长第一次为:1930年12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一次“围剿”。李聚奎指挥两个团部队与敌人继续战斗,歼灭战以全歼敌军第十八师两个旅及师部共9000余人,活捉师长张辉瓒及第五十三旅旅长王捷俊取得胜利。第二次为:第四次反“围剿”战役后,红一军团首长面授任务给李聚奎:“你带九师袭击敌人师部,争取活捉敌师长。”李聚奎接令后,在距大龙圩约半公里处,命令部队一线摆开,以急袭战法向大龙圩包抄猛袭。仅仅40分钟,就把敌人的一个旅和师部消灭了,俘虏敌师长李明及部下官兵300余人。
在10位大将中,谭政是李聚奎当红一师师长时的政治部主任、政委,其次是陈赓。陈赓授衔时还有一段插曲与李聚奎有关。当时,授大将的人要求最低是红军时期的师长。陈赓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白区工作,在军队任职时间短,档案中一时没有找到他任主力师师长的经历。但陈赓同李聚奎关系很好并爱开玩笑,授衔前,他遇到李聚奎,便说:“老乡啊!别人都说你是老实人,过几天我给徐立清说,我当过师长,我是接替你的。你就这么说。”李聚奎笑而不答。过了几天,徐立清找到李聚奎,问起此事,李聚奎没二话:“陈赓是接替我的师长。”后来,陈赓被授予大将衔。李聚奎曾讲:“陈赓是老黄埔了,是毛主席的爱将。当年陈谢兵团是立了大功的。他不授大将谁授大将?”1958年,毛泽东看了授李聚奎上将的报告点头称好。从此,共和国又增添了一名上将。
李聚奎刚一接任红一师师长,红军就开始了长征。
长征到粤汉铁路时,军委下令由红一军团在前面开路,红一军团把这一任务交给了红一师。李聚奎带着部队在前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遵义会议之后,李聚奎的部队继续担任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