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生,河南省滑县人。1913年毕业于北京筹边高等学校藏科。曾任岳阳县县佐、滑县公牧局局长、黄河救济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被滑县各界人士公推为自治委员会主任委员,率地方武装与日伪作战,筹粮筹款支援八路军东进纵队。1939年10月,接任国民党滑县县长后,与共产党合作,广纳爱国志士,壮大抗日力量,并向冀南八路军第129师输送了一大批爱国青年。1940年4月6日,脱离国民党,任滑县抗日民主政府首席参议。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一部分开明士绅和爱国民主人士也先后投向共产党的怀抱。1941年1月任冀鲁豫行署副主任。1941年7月,冀鲁豫地区与鲁西地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边区,任行署副主任。此后,历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华北人民政府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平原省政协副主席、平原省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河南省副省长。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64年4月23日因病在郑州逝世。
相关新闻
贾心斋,名永德,字心斋,滑县什牌村人。1909年考取北京豫学堂。次年,又考取北京筹边大学。在校期间,贾心斋接触到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积极参加革命运动。
1928年,国民党河南省民政厅厅长鹿钟麟委任贾心斋为河南民团军总部参议。贾心斋因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愤而辞职还乡,开展赈济救灾等地方公益活动,曾先后任滑县赈务会主席和滑县救灾委员会主席。1934年黄河决口,贾心斋冒着生命危险亲赴重灾村庄考察灾情,疏浚什牌渠,排水泄洪、保产增收。当地民众赠“德周乡里”金字匾额给贾心斋,以示对其善举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