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哲甫
1894年12月3日生于河南省清丰县(原属河北省)六塔集。原名登民,又名晁蛰夫。1920年自河北保定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回到家乡,发起组织“抗日十八团”、“抗日救国会”和“战地动员委员会”,将清丰县的民团改造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1937年冬赴山西晋城参加“华北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1938年2月任中共清(丰)南(乐)东县委书记。在六塔集举办5期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发展了一批党员,培养了大批干部。日寇进占清丰县城后,他不畏艰险,坚决斗争,挫败了投降势力。1940年初,任清丰“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并创建冀鲁豫抗日中学,任校长。1940年4月起,任中共直南特委统战部长、冀鲁豫抗日救国总会名誉会长、冀南六县行政督察专署参议室主任、中共冀鲁豫特委统战部部长、冀鲁豫行署主任。1943年底,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留校任五部副主任,并被选为冀鲁豫党的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6年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1948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1949年9月,任平原省人民政府主席、省政府党组书记兼省委统战部长。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后,历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委统战部长,山东省委常委,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山东省第一至第三届政协副主席,兼任山东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等职。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0年12月病逝于济南。
相关新闻
提起晁哲甫,在冀鲁豫一带赫赫有名。1923年参予创办直隶省立第七师范,任教务主任。1927年,晁哲甫和校长谢台臣、训育主任王振华同时参加共产党后,七师当时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下,就成为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一个教育阵地。聘请共产党和进步学者任教,讲授马列主义,在学生中发展了大批党员,分散到直南各县传播马列主义,建立和发展党、团组织,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群众运动的开展,使七师成为直南革命的策源地。
晁哲甫同志原河北省清丰县(现为河南省)六塔集人,一八九四年十二月三日,出生在一个破落地主家庭,早年读书困难,在别人资助下读完中学,一九一六年入保定高等师范读书,受“五 四”运动的思想影响,是一位革命民主主义战士。一九二七年春入党。他长期作教育工作,协助谢台臣同志创办七师学校,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干部。一九三七年抗战后,他历任清东县委书记,直南特委统战部长,冀鲁豫边区行署主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长,华北政府教育部长。全国解放后,他曾任平原省政府省长,山东省政府副省长兼山东大学校长。一九七0年十二月十三日在济南逝世,终年七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