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1902-1986):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1902年10月1日生于湖南省永兴县下青村。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起在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教官等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起义,任永兴红色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率部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第4军第12师第35团团长,不久改任第2路游击司令,返湘南活动。1930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的团、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第3军团代理政治部主任。长征中参加了3军团进行的主要战役、战斗。到陕北后曾任第一方面军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政治委员,与徐海东率部转战晋冀豫边地区。1940年春任八路军第2纵队政治委员,后任八路军第4纵队政治委员,第5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年10月初,率部驰援黄桥作战,进至淮海盐阜地区,与新四军北上部队会师,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打通了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1941年后,任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和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区党委书记。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50年递补为中央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9月底率3师主力进军东北。后任西满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副书记、代理书记,是建立西满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47年后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政治委员。1949年1月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1952年11月调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治委员。1954年兼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58年10月任总参谋长,参与制定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方针和各项规章制度。他自1954年起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秘书长。
1959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庐山会议)上,批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中的错误,与彭德怀等被错定为“反党集团”。后被撤销职务,长时期受审查。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遭打击迫害。1977年12月出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并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他坚决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平反冤假错案,重建和健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端正党风,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做了大量工作。1982-1985年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
1986年12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4岁。
相关新闻:
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历尽艰辛,屡经坎坷,百折不挠,鞠躬尽瘁。他曾在白色恐怖的地下斗争和战火硝烟的枪林弹雨中,叱咤风云,出生入死,义无反顾,也曾在革命阵营内部一再蒙冤,数次落难,几番死生。但他向来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安之若索,处之泰然,大节不夺,堪称一代楷模。这里记叙的是他一生南征北战,在枪林弹雨中先后几次大难不死的惊险经历。
他不盲目追随,而是为真理敢做敢言,一生中曾七次唱“反调”。在战争年代,黄克诚出生入死,义无反顾,也曾在革命阵营内部一再蒙冤,数次落难。但他向来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安之若素,堪称一代楷模。他身经百战,屡涉险境,却都奇迹般躲过危难。
“言不及私,相待以诚,相争以理,这三句话是父亲在世时,传给我们兄妹四人的家训家规。他教育我们工作上要少谈私人的事;与人交往要说真话实话;即便是与人有争吵,也要拿道理说服对方。”71岁的黄煦,身穿藏青色夹克、戴着眼镜,说起话来语速缓慢、温文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