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初至1945年8月冀鲁豫根据地发展变化示意图
夺炮记
杨志高
抗日战争时期,部队武器装备极缺,不要说大炮,就连轻重机枪都很少。我冀鲁豫军区的第1门大炮,那还是在一次伏击战之后缴获的。
1941年新年期间,盘踞在鲁西郓城的鬼子兵和汉奸队,整天在据点里大吃大喝,丧心病狂地辱民女、奸民妻,为非作歹,寻欢作乐。老百姓对此恨之入骨,我军早就想教训这群禽兽。军区首长经过细致研究,周密计划,决定诱蛇出洞,用围点打援的办法,来歼灭敌人。
这次参战部队,按着军区首长统一部署,特务营于1月7日的夜间,对郓城北部的候集据点实施包围;3旅7团和二分区的同志们,分兵巧妙地进入潘汐渡以北地带伏击敌人。次日零点战斗打响,特务营向候集据点突发猛攻,熟睡的敌人被枪声惊醒,有的连衣服都没顾上穿好,就摸枪向外跑,鬼哭狼嚎乱作一片。而我攻击部队越打越猛,眼看据点就被拨掉。惊恐万状的敌人慌忙拿起电话,叽哩哇啦地叫喊,请求他们的上司派部队救急解危。
郓城里的日军司令部门接到候集据点电话告急,立即集合500多名鬼子兵和汉奸队跑步出城,前去增援。当天下午1点左右,敌人进入了我军的伏击圈。狡猾的敌指挥官发现了我伏击部队,见事不妙,企图逃跑。这时,我七团刘正团长,当机立断,发出了战斗信号。我英勇顽强的战士们,在轻重机枪火力掩护下,一个个端着刺刀象猛虎下山,扑向敌群。敌人在杀声和手榴弹爆炸声中丧魂落魄,失去了抵抗能力,纷纷向野地溃逃,唯独路旁坟地里有60多个鬼子兵死命顽抗。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我指挥员刘正团长的注意。他拿望远镜一看,发现一门大炮架在坟地的后面,由于短兵相接不能发射火力。他一下子全明白了,鬼子们是想保住大炮哇!这不行,一定要把它夺过来。刘团长立刻调动兵力,向坟地的鬼子兵发起了猛烈攻击。
敌人在我军强大火力打击下,死伤大半,招架不住,弃炮后撤。这时,我一个班迅速接近大炮,连推带拉,而那门大炮却象钉在地上一样纹丝不动。我另一个班也跟了上来,两个班合力拖炮还是拖不动。溃退的敌人见我军要把炮拖走,如同被打急了疯狗扑过来,于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夺炮战。
坟地里,你攻我退,你退我攻;坟地上空,烽烟滚滚,喊声震天。刘团长看得十分清楚,断定大炮扳上了闸,他一边指挥部队反击,把敌人压下去,一边命令翻译押着一名日军俘虏上去,把炮闸打开。就这样,大炮很快被我军夺了过来。敌人见势已去,各自逃命。我军乘胜追击,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毙敌290余人,其中日军160余人,伪军130余人,日军指挥官软木少佐被打死,伪军大队长王品端击伤被俘。
从此,我冀鲁豫军区有了第一门大炮,战士们高兴地唱呀跳呀,大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敌人丢掉了大炮。我军区首长,利用敌人的心情,把鲁西部队全都改称“7团”,并要每个部队用木头仿制一门大炮模型,来迷惑敌人。这样一来,搞得敌人晕头晕脑,处处被动挨打,吃了不少苦头。
敌人见硬的不行又来软的。派密使来我部“谈判”,要用轻重机枪把炮换回去。我军区首长知道,这是一门德国造的九二式步兵炮,入侵山东日军只装备了3门,他们丢掉了1门,怕上司怪罪和惩罚,所以不惜代价地想把这门炮开回去。对此我军区首长给了坚决答复,说:“这门炮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夺来的,你们想把它换回去可以,不过我们不是要你们的轻重机枪,而是要你们的脑袋!”来使听了,象一条丧家犬溜走了。
这以后,这门大炮一直随同7团南征北战,在攻打巨野据点,解放阳谷县城等战斗中,立下了一个又一个战绩。据同志们回忆,它向敌人发射了3千多发炮弹,现今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供后人瞻仰纪念。
(作者时任冀鲁豫军区军械科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