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长清下巴惨案

2015-06-10 20:41:00来源: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作者:

  下巴伏击战

  石中白

  1938年6月18日(距夏至还有五天)的夜晚,通过在敌伪工作的同志传出的确切情报,21日上午八时驻在平阴县城的百余日本鬼子兵,要经长清城回济南去。

  我们这支部队是从1937年11月上旬起,在长清七区阎楼村、中共党员魏立政同志家的地窖秘密组建的,共7人,夜晚出来活动。至1938年2月初(农历正月初四)开往马湾庙公开活动,于2月中旬加入泰西抗敌自卫团编为第四大队,6月初编为筑先纵队十支队独立营,上级派来汪毅同志任营长,曹洪胜任一连连长。在他们的领导下,部队决定在平阴县城至长清县城之间的公路上(下巴村西南约一公里左右的山口处)打敌人的伏击。

  部队成员三分之二以上的是高小初中毕业生和小学教员,不足三分之一的是贫下中农青壮年,都是怀着高度的爱国热情,冲破家庭的束缚,自愿参加部队的。只是刚刚学了怎样扔手榴弹、如何打步枪和利用地形地物的军事知识,一点儿军事实践也没有。而当地群众对这支部队持怀疑、观望态度,不相信我们是真正抗日的。为提高部队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利于日后建党建政开展群众工作,我们决定打好这一仗。在查好地形后,召开营、连领导干部参加的党支委扩大会,制定了作战方案。

  党支部挑选出绝大多数是“民先”队员的30人,每人发两个手榴弹,分成三个组,每组指定一人为组长(我任一组组长)。由营长汪毅同志任总指挥,于6月21日上午八时前,汪营长率伏击队员来到伏击地点,从公路沟东北头起,按一、二、三组的顺序,每隔五六米一个人,沿公路东南边高崖上的谷子、高粱、玉米地向西分布约200米左右,卧倒在距崖边六七十公分的庄稼地里。伏击队员都将手榴弹绳取出,左右手各拿一个,并将绳头的圈套在指上,怀着对敌万分仇恨的心情和胜利的信心,等待着敌人的到来。上午九时,敌人的汽车来了,分乘7辆大卡车,伏击队员专心静听汪营长的手枪声,待敌人的先头汽车开到我设伏的沟东北头时,汪营长的手枪连响了三声,这时每个伏击队员的手榴弹,瞬时扔到满载敌人的汽车上,随着“轰轰”爆炸声,顿时浓烟滚滚,打得敌人鬼哭狼嚎,晕头转向,惊慌失措。伏击队员扔出手榴弹后,立即按事前布置好的方案,一组向东、二、三组向南顺着山边庄稼地分散撤退。待我们撤离阵地约200米后,才听到后面敌人无目标的向公路两侧打枪打炮,各伏击队员安全到达集合地点回到驻地。

  边次伏击战打得干脆漂亮,战果辉煌,炸伤敌人74名,伏击队员王家模(高传富,编者注)同志因手榴弹被崖边上的蓖麻挡住,在他面前爆炸而不幸光荣牺牲了,别无一人受伤。

  这次伏击战虽小,但影响非常大,震动了整个泰西山区和黄河西数县的人民群众,也打击了敌人,提高了我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消除了人民恐日、失望、悲观的情绪,擦亮了人民的眼睛,给人民指出了抗日斗争的道路。之后,很多青壮年到部队要求参军,各村人民积极组织起来自卫,抵抗敌人,保护自己。这次战斗的胜利对长清、肥城、平阴、泰安各县党政工作的开展和根据地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关于下巴伏击战的情况。1938年8月上旬(具体时间记不清楚了,已经48年了,没有阵中日记,没有战时资料,不可能记得那样清楚)。在长清县伪县长张延年那里听到个谎信,说8月中旬,济南日寇要支援黄河西“扫荡”的日军,哪一天不清楚,从那时起,营里派侦察员,昼夜监视敌人的行动。一天,侦察员在伪镇长那里得知,敌人先头部队已开始集结,准备三天集结完毕就出发,走哪条路还不知道,营长主持召集干部开会研究在什么地方伏击好。当天晚上,一连(人多、枪多、党员多,枪好)不知道有什么任务到山前公路上担任警戒去了。汪营长又召集二连、四连干部开会研究,说一连不在,这仗能不能打,大家一致意见要打。我发言说,一连有任务走了,也要打。营里确定打后,马上调整部队,二连调选40个人,四连挑选30个人,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把好枪、子弹都集中到突击队使用。营部的手榴弹都拿出来,两个连的手榴弹全部集中,每个人四个手榴弹,我们的枪没有刺刀,把肥城石横会武术的编两个班,全是红枪大刀,准备拼刺刀时拿出去使用。

  人员选好后,由李文甫同志和指导员进行新的班、排编组,并进行政治动员,指定新的班、排长。汪营长带我和四连连长阴昆元去下巴公路实地侦察。当时的公路不是现在的公路,是靠近南山边的梯田下边。我们到了下巴以后,顺公路朝广里方向侦察,反复考虑选择了下巴以西的一段公路上,地堰高达3米左右,高粱谷子长得相当茂盛,当即确定在这里埋伏。

  第二天了解到敌人确实走长平公路,当夜晚10时,部队从岚峪村出发,拂晓前到达了目的地——公路的左侧伏击地区。按照原计划,营长命令二连在左,四连在右,为了减少伤亡,三至五步一个人散开,要做简单的卧姿,任何人不准暴露目标。营长的指挥所在二连、四连的结合部,以营长的手枪打响为攻击开始,大量杀伤敌人后,各连按规定的撤退路线撤退。

  干部战士在高粱地里趴了四五个小时,在那炎热的天气里,饿得热得真要命,渴得伸着脖子干吐唾沫。上午9时敌人来了,四路纵队由东向西前进,隔一段一辆汽车,最后是骑兵和大炮。我们把先头部队让过去,中队已经到我们的脚下了,相隔不过两公尺,战士们的心怦怦直跳,“砰”的一声,营长的手枪打响了,瞬息间手榴弹在敌人密集的队形里爆炸了。在这震天动地的爆炸声中,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咿咿呀呀、哇哇啦啦”的惨叫。手榴弹继续爆炸,一辆汽车上就投进七八个,几百个手榴弹在敌人的密集队形里连续爆炸,打得敌人从汽车上往下跳。地面上的敌人往车底钻,战士们的手榴弹打完了,就揭着地堰上的石头往下砸。大约20分钟左右,敌人的骑兵从侧面包围上来,营长才命令各连按规定路线撤退。

  敌人在受到突然袭击后,一时不知所措,只有隐蔽、躲藏、惨叫和观察,等敌人清醒过来后,我们已经开始撤退了。敌人的机枪扫射,大炮无目标地向高粱地里和山区轰击。我们在高粱地的隐蔽下安全撤退。撤退中,在敌人的炮火轰击下,我们伤亡各一人,战士杨吉利(肥城人)牺牲,后传高传富、副班长秦怀生负伤,是平阴的。

  下巴这一仗打得特别漂亮,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他们再出来不敢那样大摇大摆了;给大峰山的群众一个很大的鼓舞和震动,知道我们是真正抗日游击队,为我们争取群众,开展地方工作,扩大抗日游击队,建设大峰山区抗日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战斗结束后,泰西小报登出《下巴街展开血战,手榴弹大显神威》。这次战斗共杀伤日寇百余人,毁汽车5辆,战马10余匹。

  关于下巴伏击战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供参考,我是亲自参加伏击战的一员,是独立营二连连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