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永远怀念县长李聚五

2015-06-23 13:17:00来源: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作者:张新三
  永远怀念县长李聚五

  齐河县公安局离休干部  张新三

  李健奎,字聚五,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西石门村人。曾在齐河县师范任过教,落户齐河县福王村(现属晏城街道办事处)“七·七”事变后,变卖家产购买枪支弹药,齐(河)临(邑)济(阳)拉队伍打日寇。因在齐河同事多、学生多、熟人多开展游击战争。

  我是1944年参加的八路军,那时县长李聚五兼县大队长,我给他当通讯员,至直1946年4月25日英勇壮烈牺牲。

  现回忆起我所见所闻和我亲身感受他的英模事迹,那一幕幕、一桩桩使我永世难忘的战争场面,军民鱼水情缘,李县长的音容笑貌,就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的眼前,使我更加怀念人所共知的好县长李聚五。

  生活艰苦  环境恶劣

  那时是游击战争,生活十分艰苦困难,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进村后都是村干部给敛饭吃,富户人家的不能要他的(怕不安全),都是穷人的糠菜干粮,当时那个糠菜多,县长先抢着吃那个,同志们也都跟着抢着吃。有时打起仗来连饭也吃不上,天天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有时一昼夜打一两次仗,鬼子汉奸很猖狂,到处修据点、挖封锁沟,反复扫荡、奸淫烧杀、牵牲口抢粮食,如火烧古家庙(现在表白寺镇)闹的鸡犬不宁,民不聊生。

  当时敌人戒备森严,如临邑县的何狗子(名字记不清了),济阳县的赵福亭,齐河县的刘铡(刘传山活铡人)、何砍(何新田用刀砍死人)、朱挖眼(朱大震用竹筒子挖眼珠的)张德新、李连祥、聂宜增、郝济之,都是些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杀我干部、战士、地下工作者、村干部、无辜良民好几百人。

  在这十分恶劣的环境下,爱打仗、善打仗的的县长李聚五,挺力而出,带领县大队官兵向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当时渤海军区有三硬,即:赖金池(赖团长)钉的硬,与敌人打持久战不战胜敌人不收兵。路虎子(路永水)冲的硬,猛打猛冲。李聚五转的硬(游击战术),号称跑不断腿的铁将军。他们都是英勇善战的坚强指挥员。

  三打汉奸赵福亭

  赵福亭,原是国民党三十六师第七旅旅长,后投靠日本当了汉奸,他所管辖的近两千人,因人员武器好、势力大,经常勾结日本鬼子在济阳、齐河县边沿地区危害百姓、群众对他恨之入骨。1942年李县长带领齐河县大队配合渤海军区部队利用群众过春节(阴历年三十)放鞭炮之机在济阳的前后张村(现在东孙耿镇)对敌人进行了偷袭,当时敌人正在花天酒地猜拳行令时,我军出其不备向敌人猛然突击,敌人一时晕头转向,措手不及全部乱了手脚,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打死打伤敌人150余人缴获一大批枪支弹药,战斗中当场打死赵福亭的四弟(号称四闫王)赵普轩。

  后来李县长带领县大队和各区武工队和民兵近千人,配合渤海军分区赖金池团长集中优势兵力3000余人,对盘据在齐河县大代庄(现表白寺镇)的赵福亭部队又一次展开了夜间袭击,经过一夜激战,打死打伤敌人500余人,俘虏200余人,大汉奸赵福亭当场被击毙。

  在战斗中赵福亭的二弟赵仁斋成了漏网之鱼,他突围逃出后,贼心不死为给大哥报仇,跑到日本鬼子面前请求增援,鬼子给他金钱和枪炮,在济阳县东孙耿街又重新修建据点,挂牌为“皇协司令部”,鬼子还增加一部分兵力进行助阵。

  同年9月,县长李聚五带领县大队500余人,利用青纱帐作掩护,在一个晚上对东孙耿据点发起猛烈攻击,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部歼灭了该据点的鬼子和汉奸,从此赵福亭四兄弟彻底覆灭。

  当地群众得到了解放,过上了安生的日子,敲锣打鼓放鞭炮,宰猪杀羊送慰劳,群众齐声欢唱:李聚五县长有创造,先打狗(怕进村暴露目标)后挖道(地道战),三十黑夜打老赵(赵福亭)。从1943年开始大反攻除张德新、李连祥外,其余大小据点全部被歼灭,全县人民得到了解放。

  生活朴素  作风民主

  李县长的生活非常朴素,不吸烟、不喝酒、不喝茶,穿的是粗布便衣。他的衣服破了自己缝补,脏了自己洗,从不麻烦别人,我们当通讯员的给他偷洗了衣服,他知道后就批评我们。

  对群众如父母,对当兵的如子女,衣食住行非常关心,和我们都是同床睡,哪个同志被子盖不好,他都一个一个的检查,谁盖的不好他就给盖好。但纪律很严格,经常教育我们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关心爱护群众,当时是游击生活,进村作好四件事:打狗(怕暴露目标)、要被子(自己无有铺盖)、打水、扫院子,另外和房东谈家常了解情况,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政策。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路军啊好比一条鱼啊,咳》这两首歌唱遍了齐(齐河)临(临邑)济(济阳)边界区的村村落落。我们出操前,吃饭前都唱,唱出了军民鱼水情,特别是县长李聚五,民主作风好,按照歌的要求,每到一个村不是找人谈心,就是听取群众反映情况,到烈属家、贫困群众家嘘寒问暖,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群众把他当成主心骨、护身符,有什么事、什么活都愿跟他说,如谁家娶媳妇,发嫁闺女他教人家怎么做并帮助写对联,平易近人不摆官架子,他把人们当父母,人民把他当亲人。群众歌颂道:齐河县长李聚五,能打仗能吃苦,也能文也能武,真是人民的好干部。

  县长壮烈牺牲  全县军民悲痛

  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迎来了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人民一片欢腾,当时有一个短暂的平静,但国民党为了争夺胜利果实,向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那时县长李聚五是抗战最勇敢、最坚决的领导人,是齐河县最著名的指战员。

  但敌人却把他视为眼中钉,1946年4月24日,国民党反动派36师108团200余人向我解放区桑梓店一带发起进攻,李聚五县长带领县大队100余人奋勇反击,敌人久攻不下,被迫退了回去,次日又调集600余人卷土重来,县长再次率领县大队阻击,激战四个小时,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毙伤敌军50余人,就在这关键时刻,李聚五县长不幸中弹壮烈牺牲,终年四十三岁。

  县长牺牲的噩耗传遍全县后,军队和群众都万分悲痛,中共齐河县委县政府、县大队在张保屯(现安头乡)开的追悼大会,悼词的题目是“化悲痛为力量”追悼会的挽联是“噩耗传千里、人民悲万分”大会由县府秘书尹一农主持,代县长李玉友致悼词,县委书记李代耕讲话,参加追悼会的有县委、县府的领导同志和全体人员,县大队的全体指战员,各区队的指战员,乡村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学校的学生,共一万余人。他们扶老携幼,臂带黑纱,抬着祭品,都为这位心底无私 、和蔼可亲、勇敢顽强、为人民贡献一切的好县长而失声痛哭。

  会后李县长遗体葬在盐店于村(现济阳县东孙耿)埋葬一个月后,敌人想来盗挖遗体去济南示众,我们又由部队掩护转葬洪家屯烈士陵园(现济阳县太平乡)安全地带。建国后由其子女迁葬至老家淄博市博山区西石门村安葬。

  全县人民为了永远怀念这位好县长,在齐河烈士陵园给他立的碑,在纪念馆内塑的遗像,为了永远怀念县长李聚五,每年的清明节我与老伴带着鲜花和祭品,到县烈士陵园祭典。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