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广北英杰岳拙园

2015-06-23 13:38:00来源: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作者:李寿芝

  1946年6月1日,渤海区在广北岳家村举行有7000人参加的悼追大会,隆重追悼广北人民的优秀儿子、渤海区四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岳拙园,并将烈士家乡所在的广饶八区改名为“拙园区”,以表彰这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甘洒热血、鞠躬尽瘁的优秀共产党员。

  一

  岳拙园,又名岳桃令、岳朴令,东营市东营区岳家村人,1911年9月30日出生于一个家境比较富有的农民家庭里。他3岁丧父,17岁丧母,依靠异母兄供养,得以入校学习。1928年,已成长为青年的岳拙园考入了青州十中。1929年10月,又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当时,正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之后,国民党新军阀之间内战不断,广大农村兵连祸结、民生凋敝。从小寡言少语、刚直而富有正义感的岳拙园,深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忧虑。离开家乡来到省城,岳拙园的视野开阔了。他如饥似渴地攻读各科课程,同时参加了进步教师张揆一组织的学生读书会。在读书会里,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和马列主义小册子,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高尔基的作品尤为喜爱。通过读书,他胸襟豁然开朗,开始用审视的目光研究分析社会,观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探讨国家民族兴亡的原因。善于思考而又喜欢究其所以然的岳拙园,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认识了社会的本质。他痛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憎恨尔虞我诈的金钱世界,盼望革命的暴风雨即刻到来。面对反动当局疯狂镇压革命、采用各种手段禁锢人们思想的现实,他愤怒地指出:“他们想维持现在的地位,就要想出许多法子来麻醉人们,束缚人们”……在学友中,在读书会里,他大声疾呼:“我们青年人真是危险啊!要自己准备电灯棒照着走,不要掉在他们设下的陷阱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岳拙园积极组织和参加了游行示威活动,抗议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12月,他又遵照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奔走于济南各校,组织“赴南京学生抗日救亡请愿团”。他的革命行动,引起学校当局对他的忌恨。岳拙园的家兄唯恐他在外惹事生非,便多次来信劝导他“要以读书为本,莫要乱撞”。在国民党省政府做事的二侄子也前来劝其“要好自为之,莫问国事。”然而岳拙园却不顾家庭的阻挠和权贵的压力,于1932年8月,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共青团山东省特委作宣传工作,成为山东学生运动的骨干。国民党政府为了破坏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校内采用大小会考的办法,控制在校学生。岳拙园积极组织学生闹学潮反对会考。在一次学潮中,他痛打了破坏学生开展救亡运动的校长。为此,国民党当局将他逮捕拘押70多天,释后被开除学籍。

  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使岳拙园更加看清了国民党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人民的反动本质,更加坚定了献身革命的坚强信念,于1933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遵照党的指示,1933年2月他转入北平市立中学高中部读书,借以加强革命理论学习,为以后从事革命活动奠定了基础。在北平市立中学,他参加了反帝大同盟,并在北京市委宣传部作宣传工作。不久,山东省党团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尽快恢复山东各地党组织,岳拙园又奉命调回山东,到青州一带整顿和发展党组织,后又调入临时团省委负责宣传工作。

  1933年7月2日,山东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宋呜时叛变,临时省委和临时团省委遭到破坏。岳拙园在济南火车站被捕,从此开始了4年之久的铁窗生涯。

  二

  在国民党政府的高等法院,岳拙园被两次审讯。每次审讯,他都毫无惧色,慷慨陈词,申明自己反帝无罪、爱国无罪,反讥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弄得敌法官理穷词尽。最后以共产党员组织社团反对三民主义罪,押入济南第一监狱。

  “一监”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模范监狱”,对政治犯的管理非常凶狠,不把政治犯当人看,不能保证最起码的生活条件。岳拙园一进监狱就被砸上大镣,几个人关在一间小屋子里,吃的是霉烂的粮食,一天到晚不准讲话。至于看书写字,更是完全被禁止,还时常遭到打骂。为了改变这种人间地狱的生活条件,岳拙园和同狱的政治犯一起领导难友们开展了数次斗争。在一次争取生存权利、反对虐待犯人的绝食斗争中,他肺病复发,大口大口地吐血。可是,为了争取斗争的胜利,他视死如归,坚持绝食达5天之久。直到狱方答复了要求的条件,方才恢复进食。他的斗争意志和决心,连那些法西斯走卒们也不得不点头钦佩。

  1937年1月,岳拙园被押送到敌人的反省院,这是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在政治上消灭共产党的机构。在这里,政治犯被强制改变信仰,迫使共产党人叛党,一般政治犯进了反省院,不履行“悔过”、“自首”手续是不会轻易被释放的。岳拙园和当时任中共山东工委书记的张晔等人进了反省院之后,研究了反省院的情况,组织领导了反省院的斗争。他们分头做发动工作,教育党员保持革命气节,坚决不写叛党、出卖灵魂的反共宣言,同时孤立打击叛徒。敌人威逼政治犯每天写反省日记,借此腐蚀革命者的灵魂。他们为了应付敌人的定期硷查,就采取谈天说地、说南道北、整天作诗谈风花雪月,装作不谈政治的办法应付敌人。敌人每周在礼堂召开一次周会,在会前让特务和叛徒领唱“三民主义、吾党所宗”的歌曲,他们就在后面唱:“杀民主义,狗党所宗”,弄得会场乱七八糟。最后,敌人将写好了的“反共宣言”让他们按个手印就可释放出狱。但是岳拙园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个手印关系到自己的政治生命,宁愿把牢底坐穿,决不出卖灵魂,做出叛党的行为,他愤然拒绝在宣言上按手印。就这样,敌人软硬兼施,对这些革命者毫无办法,只好将张晔,岳拙园等人五花大绑押回监狱。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在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政治压力下,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在是年10月释放政治犯。岳拙园方得自由。

  三

  出狱不久,岳拙园即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戎马疆场。1938年2月,他到临淄县抗日三六队坦任中队政治指导员。当时这支队伍建立伊始,国民党特务蓝衣社分子妄图控制和吞并这支武装。岳拙园和同来的吕乙亭、任天纵等人,协助大队长李人风首先建立了政治部,加强了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开展建党活动,孤立打击了蓝衣社特务分子王尚志的亲信,然后又协助李人风巧妙地解决了王尚志的特务大队和特务分队,端了王尚志设在寇家坞的司令部,尽快地完成了整编三大队的任务,使这支队伍发展成为我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

  1938年7月,临淄抗日三大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团,岳拙园曾担任该团组织股长。后又担任了三支队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由于他具有政治工作人员的优良品质和经验,十分重视部队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平易近人,走到哪里就把思想工作做到哪里,成为八路军三支队的一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

  由于抗战形势的需要,1940年9月,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决定将清河区主力部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三旅。许世友为旅长,杨国夫为副旅长,刘其人任政委。三旅下辖七、八、九三个主力团和一个特务营。岳拙园被任命为九团团政委。九团作为清河区八路军主力部队,转战在清河平原上,与日寇和伪顽展开了一次次的殊死战斗,为开辟垦区,扩大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1年1月,三旅九团在团长赵寄舟、政委岳拙园带领下,奉命进军垦区八大组,扫除了顽军及当地土匪武装,为开辟垦区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1941年6月,国民党鲁北行署主任何思源,唆使其属下周胜芳、张景南、成建基、李青山等勾结日伪,组成7000人的“剿共联军”,南北夹击我军,妄图聚歼我军于广北地区。岳拙园率领的三旅九团在广饶东北的东、西水磨村,首先与敌接火,一举将进犯之敌击溃。随后,我八路军乘胜追击,共击毙俘虏敌650余人,迫使国民党顽军逃向黄河以北。此战役打击了国民党顽军的反共气焰,巩固了广北根据地。

  1941年7月,日军第六旅团山田部队纠集广饶、潍县等地日伪军5000余人,实行“铁壁合围”,扫荡我清水泊根据地。岳拙园和团长许云轩率主力部队九团沉着应战,除留下少数人和群众坚持斗争外,将部队化整为零,利用青纱帐和抗日沟,巧妙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8月11日,寿光县候镇等据点的日伪军100余人到南河一带“扫荡”,我三旅九团三营在东北河与敌遭遇。经激烈战斗,毙伤日伪军30余人,生俘日军官3名,缴获一挺“九二式”重机枪。

  1942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改编为清河军区。岳拙园被任命为清东军分区政委兼清东独立团政委。6月上旬,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率直属团二营,清东独立团团长董酉炳、政委岳拙园率独立团一部,在牛头镇、孙家庄、北河一带开展工作。9月,日军纠集第六混成旅团及青岛、潍坊、惠民、益都、广饶之敌5000余人,骑兵300人,汽车数十辆,采用“长途奔袭、分进合击”的战术,向清水泊根据地“扫荡”。我军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岳拙园带领清东独立团根据“敌进我退”方针,向牛头镇东北八棵树猛插,从常、宋二庄突出重围。又一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计划。10月15日(农历9月初6),日军第六混成旅团长幡井集结日伪军7000余人,采用“铁壁合围”战术,分四路“扫荡”我清水泊根椐地,将清东独立团、军区直属三营及寿光县大队包围。清东独立团在寇李二坞陷入重围。清东独立团在团长董酉炳、政委岳拙园带领下,发扬刺刀见红的精神,与敌展开肉搏战,打死打伤日伪军200余人,并重伤敌酋幡井。但我军也受到重大损失,政委岳拙园、政治处主任王林在李家坞突围时身负重伤,住进了医院。

  1943年1月,岳拙园伤愈出院,又奔赴反扫荡的战场。4月,清东独立团与昌潍独立团合并,岳拙园仍担任清东军区政委兼清东独立团政委。他不仅横刀立马搏杀于抗日斗争战场,而且还身穿粗布衣,脚蹬泥巴鞋,深入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他领导清东地区的广大军民,战胜了日军3次万人以上的大扫荡和多次千人以上的大蚕食大掠夺。领导全体军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参军参战运动”,清除了日伪军在这个地区安设的近百个据点,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4年,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军区合并,岳拙园被任命为渤海区五地委书记兼五军分区政委,领导原清东地区军民完成大反攻的战略任务。1945年9月,渤海区各地委、各军分区及各专署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岳拙园被任命为四地委书记兼四军分区政委。正当他带领全区人民迎接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时候,由于战争的艰苦生活严重摧残了他的健康,积劳成疾,不幸于1946年5月28日病逝,年仅35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