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原蒲台县三区,今博兴县纯化乡)属抗日时期的清河区广、博、蒲“三边”抗日根据地边缘。自1940年初,共产党八路军的工作干部就活动在这里,八路军的主力部队也多次来这里驻防。这时我刚上小学,念的是抗日民主政府油印的“战时抗日小学课本”。学校的老师朱毓英、朱清溪、朱道让(均先后参加了八路军),在此间常邀八路军同志来教我们抗日歌曲。我们学会了,老师再叫我们到夜校或妇女识字班上当“小先生”,教老百姓唱。我爱好唱歌,学得认真,凡学过的都能独立熟练地唱下来。我那时年龄小,大道理懂得不多,但亲历了日寇一次次烧、杀、抢、掠的大“扫荡”,这切肤这痛,已使我感到“生死已到最后关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再也不能忍受。”唱着那“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钢刀插入敌胸膛”,“恢复失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旧世界的强盗杀光!”“准备一切牺牲,挽救国家危亡,与敌人决死战斗”,是那么痛快、惬意。因此,对一些歌曲记忆非常深刻,至今还能哼出些。 我手头有一本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建军五十周年歌曲集》上集,在“抗战时期”部分,收编了75首,仅据我所知,其中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歌》、《毛主席领导的好》(沂蒙山小调)、《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军队和老百姓》等20余篇,都曾流行于清河区,我们都学唱过。 这些歌曲唱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士威震大地、所向披靡的高昂斗志;唱出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唱出了抗日根据地军爱民、民拥挥的鱼水深情;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热爱毛主席的心声。这些歌曲有强烈的鼓舞性,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战鼓和号角的作用,直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哼起来还给人一种奋进向上感。 清河区是山东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重要战场,有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历史,也流行着很多振奋人心的抗日歌曲,据我所知,还有很多未被编选到《歌曲集》里,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仅就我唱熟的几个歌曲,以我记忆的音调谱写出来,以免遗失。由于我学这些歌曲的时候,是个十来岁的儿童,不懂曲调,词曲的作者也不知道是谁,连歌的名称也忘了。我仅粗识简谱,在这五十多年后,凭个人记忆,一定有些音或词不准确;或许一开始就未学好,是以讹传讹,望原歌曲、词的作者及熟悉这些歌曲的同志给予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