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全省的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下半年到1938年6月,各地共产党组织根据山东省委的部署,以中央和北方局派来的干部以及刚从狱中释放出来的共产党员为骨干,在全省发动了数十起抗日武装起义。这些起义武装,仅1938年即与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同时自身也不断发展壮大。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共2.45万人。山东纵队的成立,标志着山东人民抗日起义武装已由若干分散的游击队成为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
冀鲁边抗日武装起义
中共津南工委负责人马振华
华北抗日救国总会会长周砚波
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组织机构
鲁北特委书记于文彬烈
红军干部周凯东等在乐陵发动党员群众造戈准备起义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津南工委、鲁北特委和其他各县党组织,在冀鲁边区举行了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1937年9月,各支起义部队在盐山旧县镇的圣佛寺会合,成立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10月,在鲁北特委书记于文彬的领导下,对救国军进行了整顿
1937年7月15日,津南工委负责人马振华等联合盐山县的爱国进步人士周砚波等召集民众,在盐山县宣告成立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山东省委派红军干部周凯东、郭盛云前去加强起义部队的军事领导,并派于文彬到冀鲁边组建了鲁北特委,统一领导津南、鲁北地区党的组织。为便于和地方实力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改番号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1938年1月31日至4月6日,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连克被日伪军侵占的盐山、无棣、乐陵、庆云等4座县城,并在4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控制了以乐陵县为中心的乐陵、庆云、宁津、盐山南部、南皮东部,东西约百里、南北五六十里的区域。1938年3月,鲁北特委书记于文彬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