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定侯在黄埔军校期间照片。资料图
褚定侯绝笔家书,字体飘逸。记者 龙腾 翻拍
褚定侯家人及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浏阳河边祭拜。通讯员 郑鹏 摄
褚定侯侄子褚天云和妻子将菊花抛撒至浏阳河,以寄托哀思。通讯员 郑鹏 摄
华声在线8月15日长沙讯(记者 龙腾)“二伯,我们来看你了,您安息吧!”8月14日,来自浙江的褚天云在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陪同下,来到浏阳河畔,祭奠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牺牲的陆军第41师121团2营6连排长褚定侯。
褚定侯,字勇深,1919年出生于浙江省莫干山。1938年,考入黄埔军校武冈二分校17期。毕业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师121团2营6连任排长,先后参加了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褚定侯奉命坚守浏阳河北岸,阻敌南犯。当时之际,前有顽敌,后无援兵,如此进退维谷的艰难之境,褚定侯毅然决定奋勇杀敌,所有的战士亦斗志昂扬。他们孤军与日寇昼夜血战,直至全部壮烈殉国。
褚定侯的侄子褚天云告诉华声在线记者,在坚守阵地的间隙,二伯褚定侯提笔给远在云南昆明的大伯褚定浩写下了一封家书:大敌当前,褚定侯不害怕,不犹豫,只有视死如归的战斗豪情。
“吾军各师官兵均抱视死如归之决心,决不让敌渡浏阳河南岸来……弟若无恙则兄可勿念,若有不幸,则请兄勿悲,古云:古来征战几人回?并请告双亲勿悲。”在浏阳河畔,褚天云默念着二伯褚定侯的家书,潸然泪下。
据了解,自这封家书后,褚定侯再也没有给家里写过家书了。“这也成为二伯的绝笔书了。”48岁的褚天云是褚定侯三弟褚召南的儿子,他小时候就经常听父亲讲起二伯的故事,“父亲很珍惜这封家书,一直小心地保存在一个抽屉里。”
“我小时候偶尔去翻看这封家书,就会被父亲呵斥制止,怕被弄坏了!”褚天云告诉记者,2006年父亲把这封珍贵的家书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保存,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央视《重读抗战家书》栏目播出了这封绝笔家书,尽管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但褚定侯字里行间的报国雄心、慷慨正气感动了无数网友。
“父亲和我一直想来二伯战斗过的地方看看。”褚天云和父亲的愿望也得到湖南本土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团队“湖南老兵之家”的支持。志愿者通过查找相关抗战历史资料,对比褚定侯家书中的相关信息,最终基本确定褚定侯曾经驻守的阵地位置,即浏阳河长沙县榔梨镇陶公庙段。
焚香燃烛、点炮烧纸、行三鞠躬……8月14日下午,静谧的浏阳河畔一片祥和,褚天云及爱人与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在此举行祭奠仪式,纪念褚定侯。礼毕,褚天云拿出瓶子,小心地取土一抔,他说,要拿回去好好珍藏。
附:褚定侯绝笔家书原文整理
浩兄如握
前日寄二书,不知收到否?弟已呈报告与团部,团长未能批准,云此非常紧急之时,不准弟请长假。弟部队已于昨日早晨出发进占阵地,而于昨日下午,师长亲自到弟阵地中侦察地形,改命弟单独守浏阳河北岸之村落据点,命弟一排死守此处,命弟与阵地(存)亡。又云若在此能坚守七天,则可有办法。因此弟于昨日(廿五)晚率部到守地,连夜赶筑工事及障碍物,阵地之后五十公尺处即为大河,河扩水深,无舟无桥,此真为韩信之背水阵矣。本日情报:敌人已达汨罗江,计程三四日后能到此,然前线队伍,能毕力能抵,则能否到此,是为问题。加之本日湘北本年冬首次飞雪,则敌人之攻势,该稍挫缓矣。然吾军各师官兵均抱视死如归之决心,决不让敌渡浏阳河南岸来。弟告部士兵“不要他渡河!”一句话,敌此次不来则已,一来当拼一拼。弟若无恙则兄可勿念,若有不幸则请兄勿悲。古云:“古来征战几人回”,并请告双亲勿悲,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然弟一切自知自爱,务祈兄勿念。
兄上次寄来洋二百元悉数收到,祈勿念。
家中近来有信到兄处否?弟已久无告双亲矣,请能代书告之,云弟安全也。时在阵地,一切不便,故不多作书。
待此次作战后,则弟当入滇谒兄安好也。兄若赐言,仍可寄浏阳军邮第一五〇号四一师一二一团二营六连弟收可也。时因北风雨雪交加,关山阻绝,希冀自爱,余不一一。
即请
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