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日军进攻山东期间,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配合友军、共御外侮;在国民党主力部队撤出山东、地方武装大部伪化、山东全境沦陷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独立撑起山东抗战大局,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形成了鲁中、鲁南、渤海、胶东、滨海五大根据地,加上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山东的40个县,人口达3500万,占全国解放区人口的三分之一;人民军队发展到33万人占全国人民军队总数的四分之一;党员发展到30多万,约占全国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到抗战胜利,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山东已在齐鲁大地上蓬勃兴起。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7月7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大众报业集团主办、大众网承办的全国首个3D抗日战争纪念馆--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即将开馆,再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纪念馆共有35个单元、92个版块,通过全景式三维立体动态浏览技术,运用世界上最先进的3D展馆技术,向全球网民实景再现山东抗日的丰功伟绩、历史贡献。即日起,大众网记者探营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制作团队,为您揭秘其中的精彩亮点和一系列的高科技。
网上抗战纪念馆抢先看(1)
7月7日,全国首个运用3D技术建设的网上抗日战争纪念馆——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即将开馆。6月上旬,大众网记者来到网上抗战纪念馆制作团队探班,成为该馆的首位“测试版”游客。端坐在电脑前,记者眼前的纪念馆雄伟凝重,各种高科技应用令人仿佛身临战争现场……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呈现山东抗战这一宏大主题,通过新媒体的立体平台弘扬抗战的核心精神,通过可视可听可触的感官体验实现最大范围的文化惠民,这是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重大意义和重大创新。
网上抗战纪念馆抢先看(2)
7月7日,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将正式上线与网友见面。作为截至目前全国首个全景展现山东抗日战争的纪念馆,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的史实选“料”严谨,角度全面,并突破了实体纪念馆的空间限制,收录了百万字的史料文字,近万张图片表格,200多件文物,40余部抗战影视剧,50多个三维场景和情景互动等等,堪称山东抗战的全景式“数据库”。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上山东抗战纪念馆中的“数字”有哪些。
网上抗战纪念馆抢先看(3)
打开网页版纪念馆,网站首页古铜色的背景上,由29位人物组成的抗日群英雕塑巍然挺立,简洁而大气。网页版包括新闻聚焦、抗战历程、武装斗争、文物展示等10个主要版块,以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而细致地展示了山东抗战的光辉历程。
网上抗战纪念馆抢先看(4)
走进纪念馆的“建筑工地”,没有机器轰鸣,也没有尘土飞扬。在排列整齐的十几台电脑前,制作人员正在进行“竣工”前最后的检测和调试。被大伙儿称为“园林局长”的小王正对着电脑辛勤地“种树”,一棵棵三维立体的青松亭亭玉立,栩栩如生,两三天内便“长”满了纪念馆外的整片山坡。
网上抗战纪念馆抢先看(5)
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上线倒计时,6月18日,大众网记者当了回“测试版”游客,提前到各展厅为网友们探探情况。向上看,向下看,凑近了看,快速转弯时甚至还会产生头晕的感觉……尽管游览前就被科普了不少虚拟现实技术的强大,记者还是很“没出息”地尖叫连连,这网上漫游简直比“身临其境”还要逼真啊!
编者按: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山东形成了鲁中、鲁南、渤海、胶东、滨海五大根据地,另外还有40个县组成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部分。在党的领导下,山东军民团结一心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不但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加强了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等各方面的建设,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战略作用。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7月7日,全球首个网上虚拟现实抗日战争纪念馆——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即将开馆,纪念馆将通过全景式三维立体动态浏览技术,向全球网民实景再现山东抗日的丰功伟绩、历史贡献。即日起,大众网记者分赴山东抗日根据地,重走山东抗战路,为广大网民、读者讲述难以忘却的山东抗日故事,线下线上同步探营网上山东抗战纪念馆的精彩亮点。
八年抗战,齐鲁大地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八年抗战,山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揭竿而起,自发半自发的抗日武装不断充实到八路军中,30多万青壮年参军卫国,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在战斗中饱经磨练,愈战愈勇;八年抗战,山东建立起全国唯一一个全省规模的抗日根据地,一边打仗一边生产,以全民之全力支持抗战,在解决军民衣食、支援部队军事装备、解决财政开支、支援兄弟根据地作战等方面,贡献卓越,战果辉煌;八年抗战,山东军民代价沉重,山东解放区因战争伤亡者超过376万,被日伪军烧毁房屋580万间,大量粮食和其他财物惨遭掠夺,国民经济和个人财产损失难以计数。
八年抗战,山东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为全国抗战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丰功伟绩,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70年前,抗战硝烟弥漫齐鲁大地,8万余名烈士与数百万山东平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救亡图存的长城。70年后,硝烟早已散去,但山东军民的抗战精神却深深根植于这片热土: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那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那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那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今天,我们再次翻开这写满了光荣与血泪的史册,历数抗战故事,重读抗战精神,依然忍不住泪盈于眶,心潮澎湃。
厢房当消毒间,做饭用的大锅用来为医疗器械、纱布等消毒,土法制药……在1941年到1944年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在医疗卫生条件异常艰苦和极度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西海地下医院两年成功救治了2000多名伤病员,使他们重返抗日前线。
西海地下医院是1941年到1944年间,掖北、掖南、平度一代八路军西海军分区地下卫生所的总称。2015年5月上旬,大众网记者来到莱州市程郭镇后王门村,实地探访西海地下医院旧址,听当年的“小八路”讲述地下医院短暂而辉煌的历史。
2015年5月上旬,大众网记者在烟台招远见到了原玲珑金矿副矿长于讷,虽然早已退休,但他心里却一直记着一件大事,那就是要把抗战时期“运金小分队”向延安运送黄金的故事讲给世人。
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湮没,很多当事人多故去或者病老,许多运金故事都已经被遗忘。1948年,于讷在招远玲珑金矿财务处工作时,恰逢当年参与运金的八路军战士王德昌回访玲珑金矿,由于讷负责接待,两人同住一屋。从王德昌口中,于讷听说了那段充满血色的运金之旅。
山东省集邮协会理事王景文出生在烟台黄县(现在的龙口),是烟台收藏界有名的红色收藏家,为了支持烟台市胶东红色文化工程建设,他将珍藏的889件胶东革命史料实物捐献出来免费展出。王景文不仅仅是位红色收藏家,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他还是儿童团的红小兵,在村口站岗放哨。今年5月上旬,大众网记者见到了王景文老人,听他讲述了在战时当红小兵、小先生,当邮递员化妆送信的经历。
1943年,鲁西南抗日根据地遭遇日军大规模的“铁壁合围”,当年9月28日,在王厂战斗中,八路军与日伪军鏖战八个小时,一百余名将士英勇牺牲。当时的村民自发埋葬了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将士,在随后的72年间,当初见证这场战斗的老人,一直精心守护着这些无名抗日烈士墓。6月11日,大众网记者来到曹县邵庄镇“王厂战斗遗址”,当年这场战斗的目击者如今已是八九十岁的高龄,他们向记者还原了当年战斗的场景。
抗战期间,面对日伪军的严密封锁,八路军在莱州建立了西海地下医院。西海地下医院在日军眼皮底下存在了两年,安然无恙,两千多名伤员在这里得到救治。2015年6月,大众网记者深入地下8米深的水井内,揭开“地下医院”的神秘面纱。
今年92岁的刘钢,年轻时参加过甲子山、大青山、烟台、青岛等诸多战役,九死一生。这些战役中,最让刘钢难忘的是大青山突围战。6月11日上午,大众网记者来到临沂市干休所刘钢老人的家里,虽然时隔70多年,这位九旬老兵向大众网记者讲述大青山突围战的故事时,依然充满激情。
6月12日,大众网记者来到惠民县交通局宿舍楼,见到了92岁的徐同德,虽已年近百岁,但他行走正常、言语清楚,和记者讲起当年抗日的经历思路还很清晰。徐老5岁时跟随父亲闯关东,九一八事变时亲眼看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侮辱、残害;14岁当兵,曾三次从十几米的炮楼上跳下追击逃跑敌人,摔断了腰和腿;曾深陷鬼子的包围圈,战斗数月全团1900人只剩180人,带着48名伤员成功突围。
1939年3月初,在鲁西刚刚建立根据地的八路军一一五师第686团,拔除了樊坝日伪据点,全歼伪军800余人。作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部队挺进山东后的第一战,樊坝战斗为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拉开序幕。在这场战斗中,村民自发打通了自家院墙,为八路军开辟了一条“战斗通道”,为战斗胜利奠定了基础。今年6月18日,大众网记者来到樊坝村,村里仍然健在见证过这场战斗的老人向记者讲述了当年这场战斗。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武器、医药等物资奇缺,而这些军需只能通过黄金交易。面对日军对招远金矿的封锁,胶东军民通过自采、购买、伏击日军运金车等方式搜集黄金,送往延安。在整个八年抗战中,山东军区向延安党中央、中央军委共运送了13万两黄金,成为党领导抗战的主要经费来源之一,从经济上保障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往延安运送黄金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的故事。2015年6月,大众网记者来到招远,玲珑金矿老矿长于讷向记者讲述了他亲耳听到的运金故事。
1944年,山东战邮第一版毛泽东像邮票在胶东诞生,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毛泽东像邮票。胶东著名红色收藏家王景文珍藏了包括首版毛泽东像邮票在内的889件胶东革命史料实物。2015年6月,在王景文家里,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枚邮票背后的抗战故事,希望更多的后来人不忘中国抗击外辱的那段烽火岁月。
1938年1月1日,山东省委率领共产党员、队员及爱国志士约200人,集聚徂徕山西麓的四禅寺(当地人称“大寺”),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任命洪涛为支队长,黎玉为政委。莱芜、新泰、泗水、宁阳等地抗日武装纷纷携带长矛、大刀、火枪、土炮会师徂徕山,汇集成一支英雄的抗日武装。
1938年11月15日,范筑先率领700多名官兵保卫聊城,最终几乎全部阵亡,为数不多的亲历者乔装打扮后逃离。如今,77年过去了,那场战争的亲历者相继离世。现任聊城市老促会副会长的刘如峰,曾多年研究党史,有机会与聊城保卫战的亲历者接触,听他们讲述聊城保卫战的细节。近日,刘如峰向大众网记者讲述了那段烽火岁月。
刘锷,今年87岁,莘县王庄集镇刘王店村人,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从河南汤阴县供销社离休。抗战时期先后在村里担任儿童团长、自卫队指导员、武委会主任。6月26日,刘锷在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说,抗战时期的刘王店村是抗日党政机关常驻之地,村民们养伤员、放医药、存公粮、送公粮、做军鞋,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保证了地方工作人员的安全,被观城、朝城两县县委称为“小延安”,冀鲁豫平原的北大门、桥头堡。
他没有名字,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烈士,出生仅三天,就被日军残酷杀害。近日,大众网记者走进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在参观刻有55308名烈士英名的纪念长廊时,听到了关于最小抗日烈士的故事。
1938年1月中旬,夏张、边院、安临站3支游击队会师肥城空杏寺,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简称“自卫团”),辖2个大队,150余人,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的烽火在空杏寺燃起。自卫团成立不久,便发起了攻打肥城的战斗,摧毁了肥城维持会,枪毙了维持会会长范维新,打响了泰西武装起义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