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九·一八: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

2016-09-29 15:02:00来源:中国青年网作者:李川 张思怡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观众在“九·一八”事变主题展览前驻足观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7日电(记者 李川 见习记者 张思怡)“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80年前,由革命音乐家张寒晖谱写的一首《松花江上》带着东北同胞乃至所有国人的哀苦和悲壮一时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80年来,这首《松花江上》唱出过抗战胜利前国人思恋遥望东北的悲怨壮烈,也唱出过抗战胜利后回首“九·一八”的激愤砥砺,感人肺腑。

  

  位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相关“九·一八”事变展览史料。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5周年。85年前的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阴谋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日军炮轰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

  自9月19日日军占领沈阳,至1932年2月5日占领哈尔滨,短短四个多月内,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于日军铁蹄之下,3000万同胞自此身陷水深火热之中。3月1日,日本一手扶植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2016年5月18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活动,图为小志愿者讲解员为观众进行讲解。崔俊国供图

  “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如今,当年东北同胞的倾诉依然萦绕耳畔,但85年之后,在一个和平年代里,“九·一八”留给今人的已更多是勿忘历史、面向未来的共同心声。

  9月13日,在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来自沈阳的民间收藏家詹洪阁、裴复、高大航共同将各自收藏多年的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犯下滔天罪行的相关文物和史料无偿捐赠给博物馆。

  

12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