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不灭的英魂始终激励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代人有一代人需要为之奋斗的事业。处在新时代的我们,可能不再需要像先烈们一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是那种为了伟大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却应该被继承并坚持。
温煦的风拂走了寒冷,潇潇春雨浸湿了大地,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清明时节。跟那些老底子的节日一样,清明节透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意味,但跟那些蕴含着团圆、恩爱、敬老、勤劳的传统节日不同,扫墓、祭祖、踏青,清明更多出了一层家国情怀。除了祭奠先祖,清明还是一个缅怀先烈、追思英雄的日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敬英雄的情结,因此,清明不仅仅有中国人对于“家”的情感投射,更体现出对“国”的博大情怀。
自古以来,为了国家、民族、人民慷慨捐躯的英雄,都会被铭记。中华民族纪念先烈是沿袭已久的习俗。屈原《九歌》中的《国殇》,就是为纪念殉国烈士所作的挽歌;清明节更是延续2000多年、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每年的清明节,人们来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们对国家的贡献,触摸国家的历史。慎终追远、向往崇高、敬重英雄,这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与生俱来的特质,是家国情怀的体现,是一以贯之的传统。
近年来,一些“消解英雄”的现象悄然而起。质疑黄继光、抹黑刘胡兰,其实质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
摆脱历史虚无主义,还英雄以公道,我们必须辨明是非、正本清源、匡正视听。在清明节祭奠英雄、追思先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和路径。当你亲身来到陵园,仰望着正气凛然的烈士群雕,你可能会想:面对着刽子手黑洞洞的枪口,当行刑的枪声响起的刹那,烈士们都在想些什么?他们对未来的期望是什么?成千上万的烈士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究竟是为了什么?面对先烈,我们需要扪心自问,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面对他们的牺牲?
“英雄崇拜从没有死,而且也不可能死。”英国散文作家和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这样说。时至今日,当我们倡导追忆烈士、缅怀英雄时,又应该加入哪些新的内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代人纪念烈士,体现了爱国精神在民族繁衍生息中的凝聚力,昭示了时代精神的传承。今天,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不灭的英魂始终激励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代人有一代人需要为之奋斗的事业。处在新时代的我们,可能不再需要像先烈们一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是那种为了伟大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却应该被继承并坚持。这更需要我们大力弘扬烈士精神、勇担历史使命,以烈士的事迹激励我们的斗志、以烈士的胆气提升我们的锐气、以烈士的精神砥砺我们的豪情。
又是一年清明,忙忙碌碌的我们真的该抽出时间,到烈士陵园看看那些长眠于此的先烈们,鞠躬、献花、静默、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