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国新办举行发布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世明,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曲睿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安排做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6月23日新华社)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走过70年的建设岁月,一个科技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综合国力提升的华夏,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储蓄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每个华夏儿女的心愿;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纪念,追求和平与发展,凸显民族复兴强大的“精气神”。
“精”良装备,壮国威。中国抗战的胜利,走过了小米加步枪、农村包围城市的艰辛历程;中国抗战的胜利,饱受敌方上有飞机轰炸、下有步兵围追堵截的逆难情境;中国抗战的胜利,备受日寇无事生非、蹂躏践踏的沧桑岁月。那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航船从南湖起航,飞舞镰刀和铁锤,在中国大地进行工农联盟,一场广袤壮阔的抗战拉开帷幕。是革命的信念,让华夏儿女在一次次战斗中,智勇双全,尽洒热血,成为民族英雄;是追求安宁生活,让一个个国民赤胆忠心,奔赴疆场,英勇杀敌,成为民族脊梁;是维护国土完整,让一批批立志报国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运筹帷幄,挖掘潜能,成为两弹元勋的护航天使;是民族振兴与发展,诞生一代代国家领导人,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当家做主,到富起来改革开放,再到强起来实现“四个全面”的宏伟战略。中国在无论是在网络科技方面,还是海陆空武器装备方面;不管是太空计划方面,还是微观生物基因攻克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敢于担当责任的国家,倡导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人民的主旋律。
“气”质坚贞,卫国情。中国国民,历经战乱沧桑岁月。《光明与阴霾》纪录片通过系统梳理档案资料、有关文献,并在对当事人、政治家、学者以及民众进行大量采访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战后德日两国对待战争责任的反思与吸取二战教训的不同态度,信息量大,针对性强,权威可靠,展示人类厌恶战乱,遏制历史阴霾重演,渴慕追随永恒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理念,是一部融史料、反思、前瞻、夙愿于一体的重现历史文献资料的优秀纪录片。中华民族,气质坚贞,与世界人民一道,形成强大的反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卫国信念。中国要实现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国将坚定不移做维护和平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体系的参与者。维和的政治思想主张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人类只有永远沐浴在和平、合作、希望、公平的阳光下,才能健康成长。
“神”兵天降,显国魂。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国民素养,日益提升;军营锻造,不断加强。智、勇、速、效、德,在各种部队兵种中嵌入“神”的元素。正是军事事实,剖析军事历史,分析战斗成因,演绎变化过程,展示取胜结果,预测未来发展,是每个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拥有的基本素养。只有正视战乱阴霾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灾难,才能在历史创伤中崛起一条“和平与发展”之路;只有进步人士和知识分子组成反法西斯大浪潮,才能出现风暴雷雨袭击后的人间彩虹蜃景;只有在新生力量的青少年中播下和平与发展的种子,才能在世界长成和谐富强文明的参天大树。
总之,世界残酷战争的“剑证”,唤醒世界各族人民,乃至弱中正在崛起的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呼唤——用“心”来维护世界和平,用“维和之犁”来耕耘绿色地球这块沃土,用“生命”来诠释和谐信念的价值,用阅兵纪念抗战胜利来凸显民族复兴强大的“精气神”,这才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方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