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正视历史事实 深化抗战研究

2015-06-28 17:03:00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

  ——访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李东朗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70年前的那场战争中,中国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浴血奋战,共同谱写出一部可歌可泣的抗战史。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不能正确评价这段历史的言论和观点,比如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和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等等。围绕中国抗日战争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李东朗。

  以牺牲人数衡量抗战贡献

  失之偏颇

  《中国社会科学报》:70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有一种观点提出,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伤亡300多万兵力,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牺牲人数少,并以此判断双方在抗战中的贡献。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

  李东朗:应该说,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和评判国共两党的抗战贡献,不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报》:为什么这么说?

  李东朗:所有在抗战中牺牲的将士都值得敬仰,中华民族应永远记住他们。但以牺牲人数评价抗战贡献,失之偏颇。作战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凡自己损失小而消灭敌人多的作战,其对战局的积极影响大,具有战略意义,贡献就大;而导致自己伤亡惨重甚至全军覆没的战役或战斗,其决策必然存在问题,对战争形势有着消极影响,绝不能简单地因其牺牲大而说它贡献大。当然,虽然也存在付出很大代价但有战略意义的作战,但这是特殊现象,是少数。因此,对战争贡献应做具体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不是与双方的战略战术也有关系?

  李东朗:对。这就要说起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不同特点。正面战场实行阵地战,在激烈战斗中伤亡可能就大,尤其是许多作战都是简单的硬防死守,结果在日军优势武器的进攻下,往往损失很大,甚至因为损失大而对战局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敌后战场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避开敌人的优势,专门寻找敌人的劣势打,所以虽然也有重大牺牲,但总体上损失小,战果大。

  另外,也要看到八路军、新四军的牺牲也很大,这是由敌后战场环境险恶、战争频仍造成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还有观点以共产党“牺牲的高级将领人数太少”来评判双方的贡献。

  李东朗:有这种现象。我们要知道,由于国民党的严厉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编组时干部大都是“降职使用”,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团长在红军时期多是师长甚至军长,无疑是高级将领,而在其后因国民党拒不同意中共扩大编制,所以许多八路军、新四军的将领也就享受不到将军的军衔。

  据统计,国民党军队牺牲的将官有240多人,其中包括牺牲后被追授为少将的;八路军牺牲的团以上干部达640多人,新四军牺牲的团以上干部有300多人,还不包括东北抗联牺牲的高级将领。了解到抗战时期军衔制实行的实际情况,也就更清楚这种观点的偏颇了。

12345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