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理解了抗战精神 才能找到信仰之根

2015-05-26 11:18:00来源:大众网作者:张利然

张利然

  今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年。回望历史,共产党领人民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以“小米加步枪”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最终的胜利。取胜的法宝究竟在哪里?

  5月7日至13日,笔者有幸参与“胶东红色文化”网络名博烟台行活动。行走在胶东这片土地,了解共产党人领导群众的抗战史,窥一斑而知全豹,或许会更有助于我们理解那段历史,理解抗战精神。

  我们看到了比“穿越”更不可思议的故事:

  1944年,根据许世友将军的命令,胶东军区后勤部政委高达三派人组织了一个20多人的试制小组,这个小组的领导者名叫王旭九。为了研制硫酸,他曾经7天7夜不眠不休的泡在试验场里,用18口农村土造的陶水缸建起三座反应塔,塔与塔之间用陶管连接,成功制造出硫酸,并最终生产出可供生产炸药的硫酸。整个过程只用了17天。

  今天,如果你上网搜索王旭九这个名字,你会发现全部的介绍还不到200字。不是因为党不重视功臣,实在是因为这样的人当年在共产党里太多了。

  在海阳,面对日军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以“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于化虎为代表的海阳民兵创造出石雷、水雷、绊雷、子母连环雷等30余种雷。“地雷战”令敌人闻风丧胆,伏击战、破袭战、麻雀战、游击战等一些列巧妙战法都出自于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队伍,成为“反扫荡”的利器。

  抗战时期,党和群众同仇敌忾,以血性和智慧,保家卫国。写就的,不仅是一部奋起反抗侵略的历史,更是一首捍卫身为一名中国人的尊严的史诗。

  我们听到了许多党员保护群众、群众掩护党员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经费极端匮乏,尤其是对黄金的需求特别迫切。在山东招远,党组织一方面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大力发展黄金生产;另一方面带领抗日群众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反掠夺斗争,从敌人手中夺回黄金。

  1944年一天夜里,运金小分队从山东招远出发,穿河北,进山西,一路上捡偏远难行的山路行进,向延安运送黄金。26人的小分队,每人除了携带武器和弹药,还背了50两黄金。路上遭遇敌人,小分队在枪林弹雨中继续前行,最终把黄金运送到党手中。然而,出发时的26人小分队,只剩6人,20余人从此长眠中华大地……整个八年抗战中,山东军区向延安党中央、中央军委运送了13万两黄金。

  13万两黄金,靠肩背,靠手提,靠想尽办法地藏,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智慧啊!更不能忽视的是,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和群众缺吃少穿,面对黄金的利益诱惑毫不动心,不管多么艰苦,都要送到党的手中。

  是什么支撑了这样英勇的行为?抗战时期,党与群众写就的是党民一心的历史,是舍生取义、无私忘我的历史,更是一部于血泪之中坚守信念并为之奋斗的历史。 

  回望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我们会深切地明白,这不仅是一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历史,更是一部为了群众、与群众血脉相连的历史。

  烟台山上,有一座刻着1945年首次解放烟台牺牲的89位烈士英名的纪念碑,侧面镌刻着一段碑文:“你们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们”。这段碑文,是对那段历史最好的印证。

  心中镌刻“为了人民”,才能得到人民永远的拥护,所以无论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妻子送郎上战场、老母亲送儿奔前线的故事都不鲜见。在胶东第一县委革命历史文化展览馆,莱阳农民唐和恩的一根刻满4省共27个县70多个村镇的竹竿,向我们展示的是5000里支前路,更是群众对党的深深信任、坚定跟随。

  如今我们讲群众路线教育。讲的是什么?现在我们一些党员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忘了本。回到抗战年代,回到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看党和群众如何生死相依,会找到答案,找到党的执政基础。

  人们为什么信仰共产党?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你会找到信仰的“根”在哪里。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一切活动,都是一次寻根之旅。理解了抗战精神,才能理解信仰之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