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李品仙在台儿庄附近视察战事
台儿庄大战的指挥者、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留影。
台儿庄附近战斗示意图.
日军炮兵阵地
台儿庄火车站附近的战斗
我各路大军齐集鲁南,参加徐州会战。
简介: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三十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其北连津浦铁路,南接陇海铁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如攻下台儿庄,即可南下赵墩沿陇海铁路西进,攻取徐州,又可北上策应第五师团,断中国军队张自忠、庞炳勋各部的后路。
在进攻滕县之时,日军濑谷旅团主力于1938年3月17日攻陷临城,18日又兵分两路,直赴韩庄、峄县。此时,汤恩伯第二十军团奉命从河南省归德(今商丘市)和安徽省亳县驰援滕、临,由于路途遥远,仅有先头部队到达滕、临、峄地区。日军恃其炮、空和机械化部队协同的威力,很快攻陷枣庄、韩庄、峄县。守峄县城的第二十军团王仲廉第八十五军一个团伤亡甚重,团长阵亡。敌人攻下韩庄后,派步兵四五百人,坦克10余辆,企图渡过运河,直捣徐州。但因汤军团关麟征第五十二军郑洞国师已在韩庄附近运河南岸布防,同日军隔河激战,挡住了日军的攻势。日军主力乃东移,沿枣(庄)台(儿庄)支线进攻台儿庄。这时,孙连仲第二集团军主力已由郑州、洛阳赶赴台儿庄,池峰城第三十一师附炮兵一个营先期到达台儿庄布防;汤恩伯军团主力也已渡过运河,在峄县东北的兰陵、向城一带集结、迂回,准备于3月24日侧击枣庄、峄县的日军,将其压迫至微山湖畔加以歼灭。
23日,峄县之敌1000余人,在10门重炮、8辆坦克的掩护下,向台儿庄进攻,被第二集团军池峰城第三十一师与黄松樵第二十七师一部歼灭过半,残敌300余人窜至北洛固守。翌日,日军2000余人在飞机、重炮和战车的掩护下,又发动进攻,其一部突入庄内。池峰城师以一个旅在庄内展开巷战,另以一个团由南洛袭敌侧背,终将日军击溃,并克复刘家湖。下午,日军再由北洛反攻,其炮火将台儿庄北门轰破,日军300人冲入,被池峰城师歼灭。25日黎明,汤恩伯军团以两个军向峄、枣的日军发动攻击。同日,日军炮火轰毁台儿庄北门及西北门寨墙,敌200余人突入庄内的碉楼固守。
至26日,日军进攻台儿庄部队已达3000余人,并补充了重炮、坦克和弹药。同日,中国野战重炮团及战车防御炮营、铁甲车一个中队先后开到台儿庄,中国守军火力大大加强。27日,日军在9辆战车的掩护下,猛攻台儿庄,突破北门,占领东北角。中国战防炮大显神威,击毁敌战车6辆。从28日起,敌、我双方在台儿庄、刘家湖附近激战。日军飞机、大炮昼夜轰炸,台儿庄车站、煤厂几成一片废墟。孙连仲第二集团军与日军进行近战、肉搏战,使其战车、大炮失去威力,打退日军无数次进攻。当晚,日军300余人由城西破口冲入西北角,联合在这里顽抗的日军向中国军队突击,但遭到中国守军炮击,并受到池峰城师一部反击。战至深夜,入侵的日军大部被消灭,其中一部退据大庙死守。池峰城师亦死伤500余人。
鉴于台儿庄方面战况紧急,第五战区于27日命令汤恩伯军团放弃攻击峄县、枣庄计划,以一部监视当面之敌,主力向南转进,先歼灭台儿庄之敌。由于汤军团未遵令行动,第五战区于29日又命令汤军团协助孙连仲第二集团军解决台儿庄附近之敌。汤军团乃以一部南进,协同孙连仲部夹击台儿庄附近之敌,以一部掩护侧背。
在台儿庄方面,29日战事最激烈。池峰城师对庄内日军实行反攻,一支72人的突击队,在迫击炮掩护下,攻击文昌阁,将盘踞其内的日军悉数聚歼。黄松樵师则对台儿庄北面的日军实施反击。第二集团军陈金照第三十师向南洛、三里庄挺进,截断日军后路,并给日军增援部队以重创。濑谷急令部队驰援台儿庄,并亲赴前线督战。敌在援军到达后,即行反攻,又夺取台儿庄东半部,在庄内与池峰城师相持。30日上午,池师副师长康法如率军向西北角日军反攻,与敌肉搏数小时,阵亡300余人,敌仍据东南半部、西北角顽抗。同时,黄师亦被迫撤回运河南岸。这时,日军企图从顿庄闸附近渡河,由西边包抄台儿庄,但被击退。同日晚,关麟征军占领台儿庄以北的林庄,猛攻日军侧背。日军腹背受敌,乃将正面兵力转至东侧,激战一昼夜。至31日下午,关军已占领兰城店、小集等据点和獐山、天柱山,其主力迫近南洛、北洛。濑谷旅团已被包围。
正当孙连仲、汤恩伯两部要发动攻势围歼该股日军时,由临沂转来的日军第五师团坂本旅团主力于4月1日进入兰陵镇,从东面侧击关军。关军乃以一部在作字沟阻敌,主力由作字沟迂回攻击坂本旅团侧背。坂本急于解濑谷之围,乃留1000余人在洪山镇附近抵抗,主力向台儿庄右翼突进,进入中国军队包围圈。
在台儿庄方面,4月1日夜,黄松樵师800余人攀登寨墙突入东北角,袭击日军。日军惊慌失措,被击毙甚众。黄师占领东北隅及东门以北几座碉楼。2日夜,池师250人组成奋勇队,突入台儿庄西北角进行夜袭。日军仓促应战,被毙斩甚多。池师夺回西北角。双方在台儿庄内展开激烈争夺,但由于日军坂本旅团部队加入战斗,第二集团军伤亡又重达7000余人,因而陷入苦战,台儿庄3/4落入敌手。
另外,第三集团军曹福林第五十五军已渡过微山湖,由南阳桥一带越过运河,收复两下店、界河,将日军后援切断。
为此,第五战区决定迅速围歼濑谷、坂本这两个旅团,于4月2日下达总攻击令。3日,各部队按作战令发动总攻。关麟征军于4日肃清兰陵、洪山镇日军残部,5日南下,抵达台儿庄东北20里的底阁、腰裹徐一线,向日军发动猛攻。王仲廉军3日由大良壁东进,4日于陈瓦房附近重创坂本部队,5日追击这股日军至台儿庄东北15公里的谭庄附近。周岩第七十五军3日由岔河镇击败肖庄之敌,5日向台儿庄东7公里的东庄攻击。日军为挽回败局,以大炮数十门、战车数十辆,向周、王两军阵地猛轰。中国军队浴血奋战,终突入台儿庄外面的张楼,从腹背击敌。日军阵脚大乱。在台儿庄,池峰城师官兵展开巷战,用大刀奋力砍杀敌军,逐段肃清庄内之敌。陈金照第三十师、黄松樵第二十七师又攻过运河,张轸第一一0师则渡河夺回黄村、赵村,一部由万里闸北进,向獐山出击,试图断敌退路。6日,陈师攻下南洛,黄师向台儿庄以东日军反攻。日军伤亡惨重,向西北退去。池师也向庄内日军大举反攻。濑谷部队力战不支,于当日夜首先脱离战场,向峄县溃逃。7日,坂本部队仍在寨内顽抗,但在中国军队夹击下,已伤亡惨重,加之后援被切断,乃于当夜烧毁弹药,突出台儿庄,向北溃败。溃败的日军沿台枣支线退至峄县、郭里集、枣庄附近。因曹福林军已到达临、枣北侧地区,切断了津浦铁路,敌乃凭借峄、枣附近的有利地形,固守待援。
在台儿庄大战期间,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力量尽力进行了支援和配合。周恩来提出的“固守要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消灭在台儿庄”的作战方针,得到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具体实施。在战前和战中,新四军、八路军以及抗日游击队和工人武装给予有力的增援和配合,山东的八路军部队和抗日游击队,对津浦铁路北段,胶济铁路西段,泰安南北的铁路、公路,进行了大破袭,阻滞了日军的补给。鲁南和台儿庄的人民群众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和巨大的牺牲。特别是以李宗仁为主任的有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等共产党员参加的第五战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沛县人民抗日义勇队三次袭击驻临城日军;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多次破袭境内的津浦铁路;峄县人民抗日义勇队多次袭击日军增援部队;枣庄抗日职工救国会发动数百名煤矿工人破袭铁路,炸毁日军的汽油库和弹药库,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军队的作战。
台儿庄战役前后进行半个月,日军恃其兵器优越,炮火猛烈,不断向台儿庄进攻。中国守军依靠步枪、手榴弹、机关枪和少量重武器,以伤亡近两万人的代价,击溃了日军精锐部队第五、第十师团对台儿庄的进攻,歼灭日军11984人,击落日机2架,击毁日军装甲车11辆、大小战车8辆,缴获步枪1万余支、轻重机枪1000余挺、大炮31门,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事上的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区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抗日名将何信:血溅长空战敌寇
台儿庄战役是自抗日战争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1938年3月25日,何信驾机参加空战,在与敌机激战时,何信因油弹皆尽,毅然勇撞敌机壮烈牺牲,卒年26岁……
放弃无线专业报读航校
1913年1月,何信出生在桂林通泉巷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最早加入同盟会的革命者。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何信,自幼就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
何信11岁时,父亲去世,家里更加贫困,为减轻家里负担,他转入公费的广西省第二师范就读,因为该校每月有两元津贴。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7岁的何信毅然投笔从戎,考入了柳州军校无线电专科学校。
次年,东北三省沦陷,全国人民义愤填膺,血气方刚的何信恨不得立即前往前线卫国杀敌。当时,柳州航空学校刚刚成立,这是广西筹办的第一所飞行学校。在“航空救国”口号的激励下,何信放弃了已经学成的无线电专业,毅然报考了柳州航校。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决定遭到了家人和朋友们的强烈反对。
那时,社会上普遍将飞行员称为“玻璃公仔”,认为飞行员驾驶飞机过程中一旦发生坠机,就会粉身碎骨,十分危险。无论是何信的家人还是朋友,都劝他不要冒险去读航校。可何信却说:“男儿大丈夫,当以身许国。人生谁无死?为国为民而死,乃得其所矣……”
得知儿子的决心后,深明大义的母亲坚决支持儿子报考航校。倍受鼓舞的何信,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从航校毕业。之后,由于何信成绩突出,广西当局又送他到日本明野航空学校留学深造。
入校后不久,何信就声名鹊起。记者在何信保留的留学日记中了解到:在学校一次高空射击考试,射中率为95%以上,超过日本国内最高记录。使得日本教官为之震惊:“信者,乃我日后主要对手也。”
上战场前要求母亲刺青明志
留学归国后,何信回到了他的母校柳州航校执教。
1935年,何信与潘志云女士结婚。1937年,何信的孩子出生,得知此事后,何信立即赶回到桂林的家中,一见是个男孩,便给他起名为“振球”,希望孩子今后能够肩负起振兴中华的民族大任,即现在的何平。
就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广西军阀与蒋介石联合抗日,将陆军扩编为40个团,并分为3个集团军。空军则扩编为4个中队,其中第1、2中队开赴前线,第3、4中队留守后方。此时已是空军中尉分队长的何信抗日心切,报名前往前线的第1、2中队。
临行前,何信抱着6个月大的儿子,一家三口合影留念。如今,这张临行前的合影仍然摆放在何信烈士纪念馆最醒目的位置。“没想到,这张照片竟然是我和父亲最后的合影。”何平说。
听说何信要上战场,所有的亲朋好友与何信一起共进晚餐,为他饯别。席间,何信端着酒杯,来到母亲面前,满怀豪情地说:“儿今此去,适遂素心。誓扫倭寇,精忠报国,以酬母训,如儿不击落敌机取胜,来世变为犬豕,待倭寇肃清之日,即儿奉母之时也。”临行时,他还请求母亲效仿岳母在其背上刺:精忠报国。其母亲说:“儿呀,不用刺你背了,我早已刺你心里了,不刺你也能做得到。”
1937年11月,何信抵达兰州接受新式飞机训练,训练结束后,何信被任命为中央空军第8队上尉副队长,率队飞赴徐州第五战区,参加鲁南保卫战,于临城、枣庄、台儿庄一带上空截击敌机,并协同地面部队防守前沿阵地。何信到鲁南后,先后数次升空出击,屡建奇功,因此他再三获得嘉奖。
1938年3月,何信曾写信给母亲与妻子,他在信中写道,“球球(何平乳名)已8个月了,该学着说话了,可是首先你们不要教他说‘爸爸、妈妈’,应该教他先学会说‘抗日’二字。日寇不打倒,就没有国,就没有家。”同时,他还对母亲写道:“母亲,你从小教我精忠报国,现在,儿精忠报国的时候到了,万一儿为国捐躯,母亲千万不要过分悲伤。因为你想到儿是为中华民族而牺牲的,您会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您养育了一个好儿郎。”
弹尽油绝放弃跳伞机会
1938年3月25日凌晨,何信驾驶苏联援助的全新“伊-16”式战机,和12架我军战机,奉命飞往鲁南协助李宗仁第五战区抗日军民。他们空中支援地面陆军,俯冲勇猛,投弹敌阵,狂扫敌人,毙敌甚多,为“台儿庄大捷”,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天,何信率领12架飞机与17架日机交战。经过一番激烈搏斗,何信凭借出色的指挥和灵活的战术一举击落了6架敌机,而我方的战机全部安然无恙,敌方其余的战机见状后都向四处逃散而去。可正当何信想要率队返回,飞抵到靠近台儿庄的马牧集上空时,不料,敌方埋伏在厚厚云层中的24架驱逐机突然冲了下来,对何信他们的飞机发起了猛烈的截击。
此时,何信处惊不乱,率数机飞出令日机眼花缭乱的技艺,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迫使日机转入与我机缠斗方式,回避了日机有效的攻击。10分钟空战,敌我双方处于胶着状态。
在这场战役中,中日双方战机共30多架参战,在台儿庄空战区数十公里范围之内,地上数十万中国抗日军民亲眼目睹了自抗战以来,中国空军痛歼日机惊心动魄的场面。而当时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何信的空军中队与敌机在天空上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满天飞机翻滚追逐,机声隆隆,地面军民都仰头焦急观战,何信率队向敌人猛烈进攻。
根据史料记载与何平的口述,在战斗中,狡猾的敌人发现何信是领机者,就集中数架战机围攻何信战机,因此他胸中三弹,穿体而过。
何平说,父亲牺牲时穿的战衣上就留下了三弹六洞,当时他身负重伤,却还坚持与敌人作战,趁敌机上升的瞬间向其开火,从而又打中了一架敌机。在父亲身负重伤,弹尽油绝的情况下,他放弃跳伞求生的机会,而是驾机猛然撞向另一架敌机,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些战斗场面被地面军民亲眼目睹。
在讲述父亲牺牲的这段经历时,78岁的何平总是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几度哽咽。他说,如果当时父亲跳伞逃生,或许他还能见到父亲,可父亲宁愿用生命多打掉一架敌机。何平说,后来经过考证,那架被打掉的敌机,正是当年父亲在日本留学时,他的教官所驾驶的敌机,同时也验证了教官的那句话——— 何信将来会是他的对手。
由于他的飞机弹尽油耗,所以坠落下的飞机没有爆炸,英雄的遗体保留得比较完整,他的战衣上留着六个洞孔。据了解,此次空战,何信所率领的机队先后击落敌机8架,令人痛惜的是,何信、莫休等4位烈士以身殉国。当时何信年仅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