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刘民生、谷牧简介

2015-06-18 10:41:00来源: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作者:

  刘民生:原名刘在勤,1888年出生,山东省沂水县高桥镇刘家山宋村人。1914年于山东省法律专门学校毕业。1920年,领取律师证书,履行律师业务。1921年,当选为山东省议会第三届议员。1935年,任北平烈性毒品审判处副处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刘回原籍,支持沂水县长召开防务会议,成立支应局,组织地方武装和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合作抗日。

  1938年春,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沂水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成立,刘任主任。随后,成立沂水县行政委员会,刘又被选为主任。1938年冬,刘和范明枢受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的推派,参加当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召开的会议,争取合作抗日,但谈判未成。1939年1月,被沈鸿烈聘请为山东省设计委员会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并推荐他为国民党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刘与沈接触不久,即发现沈的顽固性、反动性,即婉辞而去。1939年6月,日本侵略军“扫荡”东里店,沈鸿烈与日军勾结,公开反共反人民,限制八路军给养。原鲁南动委会组织鲁南国民抗敌协会,团结抗日,反对分裂投降。刘均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并对顽固派沈鸿烈进行了规劝和斗争。

  1940年山东分局在青驼寺召开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刘被选为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副议长,与副议长马保三驻会主持工作。并在山东分局领导下,开展统战工作。1942年11月2日,山东纵队政委黎玉等在对崮山战斗中负伤。刘利用地方关系掩护并帮助治疗。

  1943年山东省临时参议会第二次会议再次选举刘民生为参议会副议长。

  1945年9月,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改建为山东省政府成立,刘被推选为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山东省分会副主任。1946年春,刘捐地20亩给刘家山宋村小学校。1948年4月,赴华东建国大学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刘先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候补代表、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省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院长,省政协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78年1月12日因病逝世,终年90岁。

  谷牧:原名刘家语,山东荣成人,出生于1914年9月,于2009年11月6日14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是中国经济建设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原国务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谷牧,因病医治无效。

  谷牧曾为北平左联负责人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率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对外考察团赴西欧,在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沿海城市开放、外资利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扛过枪杆子,拿过笔杆子,谷牧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的众多历史事件。或是实践者,或是指挥者,谷牧的革命生涯可谓峥嵘多彩。

  谷牧1914年9月出生在荣成宁津东墩村一个农民家庭。由于“门衰祚薄”,家境萧条,常受大户人家欺负。祖父对谷牧说:“日子再艰难,也要供你读书,支撑起咱这个家。”

  从7岁开始,谷牧就受到了严格的私塾教育,《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大学》《中庸》,白话文和算术,均有广泛涉猎。15岁时,考取荣成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这些经历,为谷牧日后大量阅读进步书籍,探索救国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小期间,由于成绩名列前茅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被吸收为共青团员并开展一些反对国民党的地下宣传工作。1932年7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谷牧早年曾在山东省立第七(文登)乡村师范学校读书,后曾任文登乡师中共支部书记。期间,他带领学生宣传爱国主义,传播马列主义,办进步刊物,组建外围群众组织等,从各种进步活动中培育和发展党员。到1933年秋,文登乡师已有党员30多人,许多人后来成为当地坚持革命斗争的骨干。

  1934年谷牧到达北平,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工作,是北平左联负责人之一。主办进步文艺刊物《泡沫》,并在进步文艺团体和文艺青年中开展党的工作。1936年被派到张学良的东北军,从事兵运工作,并亲历西安事变。1940年9月,谷牧被调到山东分局机关工作,此时,他的工作由“地下”转为“地上”,主要是掌管机要、起草文电和联络。

  1946年,谷牧任滨海直属地委书记兼滨海军分区政委,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长。1948年任中共新海连特委书记兼新海连警备区政委,鲁中南区党委副书记兼鲁中南军区第一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济南市市长,济南警备区政治委员等职。随后,他先后辅佐周恩来和邓小平分管经济工作,在重重困难中维护和推动经济运行。

  继1975年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后,谷牧在1980年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又被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从1978年底到1988年初近10年中,分管对外开放工作。在此期间,他立足国内实际,研究国外情况,积极而审慎地迈出探索步伐。他精心处理各种复杂的权、责、利关系,把中央的重要决策认真地细化为可行的实施步骤和具体的操作措施。

  十年间,谷牧一人扮演着多个角色:他既是开放政策探索者,又是政策的推行者;在中央,他是前线的指挥官;对地方,他是中央的决策者。他在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沿海城市及其相关地区的开放、外资的吸收利用以及外贸体制的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规划、组织、检查、督促、协调工作。

  1978年5月,中央派出的考察西欧的第一支队伍抵达法国,分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谷牧正是该团的负责人。

  这是谷牧第一次出国。在回忆录里,他仅用“紧迫感”简单地表达了当时的心情,但考察团已被中西方间的落差所震动。

  另一方面,谷牧也看出中国市场对西欧各国的诱惑。谷牧受到各国总统和总理们的会见和宴请,这出乎他的意料———若按照国际交往对等原则,此行的会谈对象可能也是副总理一级的官员。在西德,巴伐利亚州州长卡里在宴会上表示,愿意提供50亿美元的支持,无需谈判,握握手即可。当谷牧离开丹麦时,丹麦代首相在机场送行时说:你要到大国访问了,不要忘记我们小国。

  考察结束回国后,谷牧与考察团成员合力撰写提交给中央的考察报告。

  “我们应当把欧洲当作争取第二世界的一个重点地区,进一步加强工作。”在考察报告中,谷牧提出:为了更大规模地引进国外技术设备,要有灵活的支付方式;在外贸体制上,应给地方、各部以一定的权力;必须进行科技为主导的工业革命;加强技术交流,尽可能多派留学生到国外学习。

  考察报告首先得到了叶剑英、聂荣臻等老帅们的支持。汇报会后,邓小平找谷牧谈话,说:引进这件事反正要做,重要的是争取时间。

  1979年5月,谷牧亲赴广东、福建两省。二十多日的调研结束后,他勾勒出了特区政策的轮廓:经济计划以省为主;赋予这两省较多的机动权;财政上划分收支,新增收益较多地留给地方;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各划出一定区域办出口特区,优惠税率,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商品的生产。

  1979年9月,谷牧赴日本,敲定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笔外国政府贷款,成为日后大规模利用国外贷款的先行者。

  随后,谷牧出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主任,着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是中国第一部利用外资的法律,吸收外商资金从此有了法律保障。

  1988年,谷牧年事已高,即将离开国务院领导岗位。当年3月,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谷牧说,外向型经济在沿海地区将会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我有这个信心”。(来源:中国广播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