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新中国首任“驻藏大臣”张经武

2015-07-06 07:13:00来源:人民网作者:王锡堂

  张经武(1906—1971)又名张仁山,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人。13岁时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后在爱国名将樊钟秀创办的建国军军官学校就读,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瑞金红军学校政治营营长、军委军事教导团团长、广昌基地司令员、中央军委五局副局长、会昌教导团团长、军委直辖教导师师长、军委第二野战纵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三纵队参谋长、军委二科科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副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参谋长,中共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副参谋长、参谋长,西北军区参谋长,西安市警备司令部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副参谋长、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部长、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主任、西藏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文革期间遭到“四人帮”迫害,1971年被打成重伤惨死于秦城监狱。
  1951年5月至1965年9月,张经武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中共西藏工委书记,在“世界屋脊”整整工作了15个春秋。他忠实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西藏工作的指示,正确贯彻党的统战政策、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为全面实施《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巩固祖国统一,增强藏汉民族团结和西藏民族内部团结,彻底解放西藏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力劝达赖返回拉萨
  1951年5月 23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刚刚在《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上签完字,毛泽东就在中南海丰泽园约见张经武,面授进藏事宜,毛泽东再三叮嘱张经武说:“经武同志,赴藏任务重大,要注意工作方法,统战上层,爱国一家,当前最要紧的是一定要说服达赖回到拉萨。”交谈直至深夜。
  6月 13日,张经武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凯墨·索安旺堆、土丹旦达、桑颇·登增顿珠离开北京,途径香港、新加坡、印度,于7月14日到达西藏边陲小镇亚东。此时,达赖被西藏分裂主义分子挟持到亚东已达8个月之久,准备逃往印度。慑于国际舆论的压力和中国政府的警告,印度政府收回了原先的承诺,只准许达赖到印度避难,作为难民对待。达赖无计可施,从此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只得住在一个叫“东噶”的寺庙里,念经打发日子。
  张经武在下榻的亚东下司马住室里,对前来迎接的西藏噶伦然巴·土登贡钦提出,希望尽快见达赖喇嘛。
  次日,然巴·土登贡钦等4位噶伦来到下司马,向张经武提出了一个不能接受的相见仪式:先是达赖“升座”,百官旁侍,然后中央代表张经武进去,达赖“下座”,迎接毛泽东的亲笔信,再“升座”,随后,张经武在右边首席入座。
  对这种封建式君臣相见的仪式,把中央人民政府看作是属下的做法,张经武的随行人员、18军联络部长乐于泓表示严词拒绝,他说,张经武是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代表,西藏地方政府绝不能采取本末倒置的相见仪式。
  接着,乐于泓用事实说明了中央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他说:“这次西藏和谈代表到达北京时,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亲自到火车站迎接,后来毛泽东主席接见西藏和谈代表时,也是平起平坐。”他一边说,一边指着旁边的两位和谈代表说:“这些他们都是亲眼看到的。”两位代表连声说:“是的,是的!”
  4位噶伦无言可答,几经争论,对方才放弃“升座”的做法。为顾全大局,尊重西藏的宗教习惯,张经武在一些礼仪形式上作了一些让步。他曾对几位随行的同志说:“西藏是‘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我们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指示,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这两件事。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强调地方服从中央,坚持原则立场;但在宗教上,还是要注意尊重西藏地方的宗教习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