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为发扬我军英勇善战精神,提高新时期的实战本领,保证完成新的历史使命,谨将杨勇将军抗美援朝时指挥金城反击战的概况忆述于下:
一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直接指挥下开赴朝鲜,同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一道英勇顽强地抗击侵略者。仅仅5次战役,就把美国侵略军从鸭绿江和图们江边一步一步地赶回了三八线以南。此后,战争格局大变,中朝部队转入了阵地战,在横贯朝鲜250公里的战线上构筑了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不仅把战线在三八线附近稳定下来,而且进行多次胜利反击,使敌人遭到了更为惨重的损失,迫使他们摇着白旗前来谈判。
但是,敌人不甘心失败。从1951年7月开始,朝鲜战争就形成了边打边谈、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交织在一起的十分复杂的斗争局面。1953年春,敌人无理中断谈判,美帝国主义妄想破坏停战谈判,扩大侵朝战争;李承晚叫嚣‘北进’、‘统一’,极为疯狂。这种严峻的抗美援朝战争形势,引起彭德怀司令员和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重视。
1953年4月18日,毛主席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签署了一项新的任命:调任杨勇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
1953年5月5日,杨勇和刚被任命为20兵团政治委员的王平应召晋见彭德怀。杨勇和王平在1931年初,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活捉国民党军前线指挥张辉瓒时就结成了战友。后来,杨勇和彭德怀指挥的红3军团第10团担任政治委员,而王平则在第11团担任政治委员,彭对他俩深为信任。
彭德怀说:“主席说过,我们是要和平的,但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蛮横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战争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他们愿意打多少年,我们就跟他们打多少年,一直打到他们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请彭总放心,并请转告毛主席:我们一定完成任务。”王平表示了决心,杨勇也接声相应。
5月16日,杨勇和王平来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所在地——桧仓。邓华副司令员、杨得志副司令员以及政治部主任李志民等,都热忱地欢迎他们的到来。杨勇看到了杨得志,老远就高声喊道:“老杨哥!”他俩早在1936年就相识。抗日战争中一起参加平型关大战,并肩开辟和坚持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又一起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5月19日,风和日丽。杨勇、王平一行驱车东行。没用多时,他们便来到20兵团所在地——台日里。名曰台日里,其实是只有几户人家的普通山沟。兵团司令部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山洞里。山上的树木被敌机轰炸得残缺不全,大片大片被烧成焦木或枯桩,大好河山变得满目疮痍,激起了他们对敌人暴行的无比愤慨。
在杨勇、王平到来之前,夏季反击战第一次反击已于5月13日开始。此次反击主要是对敌连以下支撑点发起攻击。接下来数日,杨勇在台日里的主要任务就是熟悉情况,掌握我军,了解对手。在过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杨勇深切领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孙子兵法的精神,并灵活运用取得了一系列光辉战绩。他认真地了解敌方的兵力、装备、士气、部署,及其主要指挥官侵朝军总司令和新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还有南朝鲜伪军头子李承晚集团的主要情况以及他们作战指挥的特点,力求熟悉它,掌握它。对70多岁的李承晚仍然狂妄地要“北进”,“单独干”,并扣留我方被俘人员,不禁既鄙夷又气忿。
杨勇来到王平住地,和王平交换意见,他说:“朽木一块的李承晚还贼心不死,野心勃勃!”王平说:“这是他一贯反共的本质所决定的。他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杨勇脸上现出刚毅的神情,说:“彭总说得对,是该好好教训一下这个李承晚!”王平胸有谋略地赞同道:“是啊!病万变,药亦万变嘛。揍了李承晚,也能杀鸡给猴看!”
时隔不久,彭德怀从国内回到了朝鲜,他十分赞成杨勇和王平的看法。他致电毛泽东主席,建议“给李伪军以沉重打击,再歼敌1 .5万人”。毛泽东次日即复电:同意。并非常肯定地指出,“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志愿军总部在接到毛泽东复电后,立即下达了作战命令,决定以杨勇王平兵团为主发起金城反击战役。
二
6月21日,志愿军总部向20兵团下达了作战任务。并调配60军、54军和21军隶属该兵团序列加上原来所辖的67军和68军,20兵团实际掌握了5个军即15个师的兵力,同时配属了炮兵7个团另14营,工兵6个营。装甲兵第一指挥所主任赵杰还调派来20辆坦克。这样一来,金城正面双方兵力对比为1:3,火力对比为1:1.7,志愿军的兵力兵器占有优势。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志愿军火炮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08门,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德战场的标准。
几天前,杨勇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曾经爬山越岭到阵地前沿进行了勘察,了解了这一带的地形和敌情。金城以南,从山所里至金城川和北汉江汇合处,是敌战线的突出部,其弧形正面约25公里。突出部是以轿岩山为主的一片山地,山高坡陡,易守难攻,是敌人的防御屏障。而西部、西北部山势较低,尤其是金城西南地形开阔,双方阵地相距近千米,不易接敌。金城正南方向的梨船洞高地,是突出部的核心。突出部的东侧是发源于江源道金刚郡西部长达317公里的北汉江,江水深约5米,且水流湍急,不能徒涉。还有,敌在这一带担任防御的是伪首都师和伪第3、第6、第8师,这几个师都是李承晚的精锐部队,特别是首都师,是他的一张“王牌”。
作战处长王树良对杨勇说:自敌我对峙以来,敌方构筑了坑道、堑壕和明暗地堡等火力点。在阵地前沿还设置了三至十几道铁丝网,并在其间埋设了各种类型的地雷,纵深达150至300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环形防御体系。
面对敌方如此坚固的防御体系,该定下什么样的攻击计划?这是杨勇察看地形后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
6月21日,王平主持召开了兵团党委会,讨论作战问题。6月23日,杨勇召开作战会议,21军军长吴泳湘、54军军长丁盛、60军军长张祖谅、67军军长邱蔚、68军代军长宋玉琳等应召赶来。杨勇过去没有带过这些部队,但对一些情况有了解。67军、68军是1951年6月随20兵团领导机关入朝的,当年10月,在金城以南地区粉碎敌人秋季攻势中,取得防御作战的初步经验,在前段的夏季战役中打击过伪8师,得到很大锻炼。60军于1951年3月入朝,1952年10月归属20兵团指挥,担任阵地防御任务,曾在夏季战役中给伪5师以惨重打击,创造了志愿军阵地防御以来在进攻中一次歼敌一个团的战例,受到志愿军总部和军委的通令表彰。54军和21军都是新近入朝的,还未参加过战斗。杨勇在同部队指战员的接触中已经感觉到,这些部队从上到下士气旺盛,他们受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洗礼,在党的长期培育下,具有高度的无产阶级革命觉悟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两方面都具有极大的潜在的战斗力。
当各军长就座后,杨勇说:“总部首长决定进行夏季战役第3次攻击。这次战役以我们兵团为主,着重打击金城以南地域的李伪军。今天请大家来,就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不给李承晚点颜色看看,他总是不老实。下面早就急的嗷嗷叫了!”杨勇指着地图讲道:“按照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我们决心集中68、67、60、54四个军及配属的炮兵、工兵和坦克,组成东西中三个突击集团,在牙沈里至529.3高地地段突破敌人防御,向梨船洞方向实施主要突击,首先拉直金城以南战线。在会歼梨船洞附近地域之敌的同时,坚决巩固既得阵地,在打敌反扑中大量消灭敌人。随后视情钳制敌人。各部的主要任务是……”
志愿军首长以中朝“联合司令部”的名义,向人民军和志愿军各兵团、各军通报了情况,要求各部在各自正面上积极行动,钳制敌人,以配合主要方向作战。考虑到雨季即将到来,而又要渡江作战,“志司”特为20兵团配发了47副各式门桥、36只中型橡皮舟和折叠舟、2套制式浮桥等渡河器材。
连日来,杨勇昼夜筹划,原先饱满的脸颊显得瘦削了许多,桌子上的玻璃瓶里总是堆满烟头。他怕一时疏忽,给部队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许许多多的问题,总在他脑海里萦绕。他一次又一次来到指战员中间,发动大家出谋献策。一天,杨勇再次来到前沿阵地某部,发现有的战士在阵地前挖了一些洞,便问道:“这是干什么?”一位连长回答:“这是我们夜间秘密构筑的,里面可以屯兵也可以储藏物资。这样可以隐蔽地接近敌人,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杨勇说:“好!谁的发明?”连长答:“大伙呗!”杨勇高兴地拍了拍连长的肩膀,说:“好样的!”于是,一道命令下去,各部队都仿此构筑了大量的“屯兵洞”。
另一个下午,杨勇来到担任主攻任务的某部,认真检查了指战员的战备情况,并提出了许多具体问题,如开进中如何避免一切响声?怎样防止武器走火?怎样打击据守坑道的敌人?怎样追歼敌等等,指战员都一一作了回答。杨勇又嘱咐指战员说:“敌我交战,不仅仅是军事装备的较量,更主要是斗智斗勇,智慧的较量尤为重要。在战争中,即使最精细的指挥员也不可能事先把一切问题都想到,只有充分发掘群众智慧,胜利才更有把握。”司令员走后,部队指挥员立即组织开展了“提困难、想办法”和“出情况、想对策”的军事民主活动。同时,其它部队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拟临战训练或学习,经过“演习——提问题、想办法——再演习”的反复训练,弥补了准备工作中的许多遗漏。
这几天,公路上也悄悄的热闹起来。太阳刚落山,无数辆汽车从一条条山沟里钻出来,爬上公路,十轮子大卡拖着各种大炮,小嘎斯满载着弹药物资,一辆紧跟着一辆朝前急驶。到了深夜,雪亮的车灯,把通向金城前线的多条公路照得通明。这是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员洪学智下令调来的10个汽车团共2000多台汽车,正在赶运作战物资。前几天,杨勇说服了强烈要求上前线的部队,动员大家以大局为重,指派13个步兵团抢修道路,为这次物资顺利前运提供了保障。
又一个黎明来临,一缕霞光从洞口射进来,落在放电话机的桌子上。杨勇几乎又是一夜没有合眼,他在起草部队动员令。他刚准备躺下,电话铃响了。“嗬,这么早就有情况来”。杨勇自语着,拿起了话筒。“杨司令吗?我是王必成。”王是友邻9兵团副司令员。杨勇说:“你好啊,王副司令,有什么指示?”王:“岂敢岂敢!我已接到志司的命令,要我部保障你们右翼安全并配合你们作战。我想问一下,你打算什么时候发起进攻?”杨:“7月13日。”王:“好!我已通知本兵团24军代军长兼政委张震同志了,让他全力协同你们完成战役任务。”
杨勇刚放下话筒,就听到有人在门口高声喊道:“和谁打电话呀,这么客气。”杨勇回头一看,是第3兵团司令员许世友,高兴地一步跨上去与他握手,可这位武功超人的名将许世友一把拉过杨勇,把他抱起来,抡了一圈才放下。原来,志愿军总部考虑到其他兵团暂时没有更大任务,便指定一些同志到20兵团参观助战,其中包括许世友、李天佑等著名战将。他们与杨勇有着深厚的战友情谊,他们的到来,使杨勇如虎添翼,信心倍增。
7月10日,杨勇下达了正式作战命令,并颁发了动员令。
三
7月13日,漫长的白天终于熬过去了,夜幕已经降临。杨勇对桌上摆着的烙饼和红烧肉罐头无动于衷,只是一个劲地抽烟。他的心像被来自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的无数条线牵扯着。最使他牵挂的是从昨天夜里就隐蔽在距敌只有500米的60多门炮和埋伏在敌人眼皮底下的突击部队3000多名指战员,在20多个小时里,他们伏卧在荆棘丛中或泥水中,忍受着风吹、日晒、饥渴、疲困和蚊叮虫咬的煎熬。现在是潜伏部队最疲劳、最焦急的时候,任何一点松懈和疏忽而产生的哪怕是轻微的声响,或是在暮色中和照明弹下瞬间闪动所留下的身影,都会暴露目标,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牺牲。
洞外,浓云密布,大雨欲来。21时正,杨勇一声令下,千门大炮瞬间齐鸣,一串接一串的炮弹映红了夜空。特别是火箭炮,如同闪电落向敌人阵地,顿时变成一片火海。炮火刚刚延伸,20兵团三个突击集团在朝鲜人民军和9兵团第24军的有力配合下,向李伪军4个师25公里防御正面展开了突然而猛烈的突击。机关枪、冲锋枪、手榴弹和炸药包爆炸声连成一片,像敲击战鼓似地在山谷里震荡。接着,一颗又一颗信号弹、照明弹腾空而起,夜空里闪现了一幅幅异常壮观的画面。
不久,电话铃声急促地响了起来,捷报一个接一个:“460.3高地前沿被我突破!”“728高地被我占领!”“占领522.1高地的部队正向敌人纵深发展!”异常激烈的战斗在进行着。
以68军(欠202师)和54军的130师组成的西路突击集团突破敌前沿后,迅速向纵深发展。尤其是右翼203师,歼灭352.1高地李伪军一个营后,师长杨栋梁指挥本师主力向劳通里方向发展进攻。该师609团一个加强营,其先头班化装成伪军,由排长杨育才带领,沿522.1高地以东公路急速向纵深挺进。14日2时许,这支仅由13人组成的小队,巧妙地骗取敌人口令,顺利地闯到了二青洞附近,也就是伪首都师白虎团团部所在地。该团的团部设在一个山沟里,四周用铁丝网围了起来,里面有两排整齐而讲究的木板房。其中有一间特别大,像是会议室,屋里悬着几个光线极强的大灯泡。借着灯光,杨育才隐约看见十几个军官模样的敌人正在商量什么,旁边的报务员正嘀嘀嗒嗒地发报,他断定这就是李承晚亲自嘉冕的“白虎团”团部。杨育才猛一挥手,一个巨大的霹雳从伪团部里传出。雪亮的电灯,忽闪一下,随着那震耳欲聋的响声熄灭了。又是一排手榴弹甩过去,屋里顿时烟雾弥漫,嚎叫声混成一片。几支冲锋枪一阵扫射之后,再也不见“虎”影,听不见嚎叫声。仅仅几分钟的时间,除举手投降侥幸活命的两人外,其余的敌人包括团长陆根洙和美军顾问全部送命。志愿军战士包月禄冲进屋里,从墙角那个长方形铁架上,扯下白虎团的“虎头团旗”。杨育才对着虎头旗轻蔑地冷笑两声,对包月禄说:“裹着吧,回去给杨司令和志愿军首长看看。”后来,白虎团旗真的给杨勇送来了。杨勇下令给杨育才记特等功一次,授予他“志愿军一级英雄”荣誉称号。
14日拂晓,杨勇得到报告:以67军和54军135师组成的中路集团,其左翼199师遭敌顽抗,未攻下轿岩山,只占领轿岩山中峰和西峰。而东路集团的第一梯队181师,也因进攻正面窄,又是横越山脊作战,突破前沿后进展缓慢未能进至细岘里和控制金城公路。这时,敌方为堵塞其两段被打开的缺口,正急调美3师向志愿军反扑。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如无应变良策,后果就不堪设想。杨勇面对地图苦思:高达768米的轿岩山,是敌金城川北要害阵地,只有歼灭该地之敌,方可动摇和瓦解伪6师、伪8师的全部阵地。
杨勇断然下达命令:“赵副参谋长,你马上通知邱军长:请他们立即组织军、师二梯队投入战斗,坚决攻下轿岩山。”接着,杨勇又令西集团快速向月峰山进攻,东集团迅速占领582.2高地和细岘里。
拂晓后,云浓雨大,敌空军不能出动。志愿军各路攻击部队猛勇发展进攻。攻击轿岩山的199师,在同敌激战13个小时之后,于10时25分把红旗插上768.7主峰。中集团的200师向南疾进,分路涉过金城川,乘敌混乱之际,于18时前占领了梨船洞。东集团一部占领了582.2高地,另一部西渡金城川,于当日傍晚在梨船洞与中集团会合。西集团于17时40分占领烽火山、月峰山等指定阵地。这个集团的204师生俘伪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张震指挥的24军也发展迅速,于黄昏时控制了上、下九片公路,保障了20兵团的右翼安全。在这次战斗中,199师595团1连战士李家发,以负伤7处的身躯堵住敌机枪工事射孔,为部队打开了冲击道路,以自己19岁的闪光青春,谱写了一曲黄继光式的英雄颂歌。战后,李家发烈士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英雄称号。
经过21个小时的激战,志愿军已全部突入敌方纵深阵地,不仅拉直金城以南战线,推进95公里,而且给伪首都师、6师、8师和3师以沉重打击,歼敌14000余名。至此,反击战役第一步任务全部完成。杨勇连日很少睡眠,双眸里布满了血丝,王平看他太辛苦了,要他去睡一会儿,他却抓起电话耳机,很快又下达了新的作战命令。
根据这个命令,东集团于14日夜以第二梯队180师南渡金城川,迅速向南发展。至16日,相继攻占了黑云吐岭、118高地、白岩山及以东至北汉江一线阵地。这样一来志愿军又向南推进了约8公里,对伪2军团的防区构成了严重威胁。中集团于14日夜以135师一部继续发展进攻,于15日占领了602.3高地以南无名高地及后洞里。西集团及友邻之24军在击退敌人的反扑后,也将阵地向前推至新木洞、涧榛岘公路北侧。至此,三个集团达到了预定的作战目标,杨勇下令暂时停止进攻,就地转入防御,准备抗敌反扑,以便更多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遭到打击的敌军惊慌狂叫。“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于16日从东京飞到金城前线,召集泰勒和伪第2军团长丁一权等头目策划反扑,叫嚷“要发动强大攻势,坚决夺回失地”。
17日晨,天气渐晴。美李军纠集了6个团的兵力,在百余架飞机和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向志愿军东集团攻占的黑云吐岭、白岩山等一线突出阵地猛攻。飞机轰鸣,炮声隆隆。不多时,浓烟滚滚弥漫了战场上空。飞机在烟雾里钻来钻去,不停地投弹和扫射。地面上,密密麻麻的敌人蜂拥而来。志愿军勇士们尽管得不到炮兵和飞机的支援,但依托阵地顽强抗击。直到天黑时,激战才慢慢停息。除867高地失守外,其余阵地屹立未动。敌人抛下了3000多具尸体。最激烈的战斗在黑云吐岭主峰前的那个山头。这个山头落入志愿军之手后,敌方曾以十几倍的兵力,向这个山头反扑,却没能爬进阵地一步。以李金堂为首的一个排战至下午,只剩下6名战士。他们在3天3夜弹尽粮绝的危难中,还用缴获的弹药和石块消灭了100多名敌人。
敌人在东集团阵地面前吃了苦头,就把反扑矛头转向中集团正面阵地。此时,中集团炮兵已转移就绪,后方运输线修通,志愿军凭借有利地形和步炮密切协同,与敌人展开了异常激烈的争夺战,尤其是19日和20日,敌人每天用3个团的兵力,以400余架飞机、30多辆坦克和大量火炮作支援,连续强攻,但志愿军阵地却岿然不动。志愿军先后击退敌人反扑1000多次,顶住敌机1万多架次的空袭,歼灭了大量敌人。
在此次战役中,朝鲜人民给予志愿军巨大援助。他们筹集大量物资送往前线,派出6400多人组成的担架队,为部队抢运伤员。他们当中,有十四五岁的少年,也有五六十岁的老人,大贡里青年方圆根在抬运志愿军伤员的路上被敌机炸死,他的父亲方兴福掩埋了儿子的尸体后便要求参加担架队,他说:“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我要替他报仇,完成他未完成的任务!”19岁的朝鲜姑娘金桂花,在17日运送伤员途中,遭敌机轰炸时,毅然伏在担架上,紧紧护住伤员,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像这样为救护志愿军伤员而英勇牺牲的就有五六人。朝鲜人民的鲜血和志愿军勇士的鲜血交融着洒在秀丽的山川大地上,凝结成无数的灿烂的胜利花朵。
四
23日早晨,兵团指挥部刚肃静下来,电话铃就响了。杨勇拿起话筒就听到“老杨吗?我是邓华。”杨勇说:“你好,邓司令,这么早打来电话有啥指示?”邓说:“解方同志从板门店传过话来,说敌人哇哇叫,要签字,我看你们就停下来吧,别再打了。”邓华还告诉杨勇:敌人遭我惨重打击后,在谈判桌上被迫作出了让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和李承晚于22日相继发表声明,同意接受停战。美方谈判首席代表哈利逊也向我们保证,“不以任何方式阻挠停战协定草案的实施”。为了世界和平这一利益,中朝双方同意美方提出的尽快签定停战协议的要求。
杨勇颇为惋惜地对王平政委说:“真没想到敌人蛮横无理地在谈判桌上拖了两年多,现在,眼看他们的整个战线将被摧垮,急忙前来讲和,真是太便宜他们了。”王平说:“他们总算知道了好歹。这叫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敬酒不吃吃罚酒。”这时许世友打来电话:“怎么,要停了?我还想去摸摸李承晚的骨头有多硬哩!”杨勇笑着向许回话:“算了罢,我刚一伸手他就瘫了,他哪能经得住你那双‘铁沙掌’哟!” 7月24日,谈判双方最后一次校正了军事分界线。志愿军在金城反击战役中向前推进的169平方公里得到了历史的尊重。
据战后统计,金城反击战役,我20兵团共计歼敌52880人,其中俘敌2836人,超过预定歼敌数目5倍。击毁敌机85架、缴获1架。缴获坦克34辆,汽车231台,各种火炮245门和大量的枪支弹药及其他战利品。
金城反击战是志愿军对敌坚固阵地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战,它创造了“打谈结合”、军事斗争为政治斗争服务、有力配合停战谈判的成功战例,并且丰富了夜间进攻战的经验,检验了诸军兵种合同作战的能力。这是军委、总部正确的指导方针及志愿军指战员浴血奋战的硕果,在战役指挥上——选择主攻方向,争取战役突然性,确定对敌阵地突破与纵深作战,组织步坦炮密切协同等方面,则充分显示了杨勇司令员等的卓越才华。
1953年7月27日10时,中朝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和对方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议。
同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于汶山在停战协议上正式签字。
同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于平壤在停战协议上正式签字。
次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于开城在停战协议上正式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