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文从武领兵打仗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以“和谈”为幌子加紧备战。当时国共两党都清楚:决战不可避免,战争将决定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在蒋介石向解放区调兵遣将的同时,解放区的领导也在备战,以粉碎蒋军对解放区的围攻。
时任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兼冀鲁豫军区政委的张霖之,在1945年10月9日奉命将军区主力部队升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杨得志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委)后,11月10 日的晋冀鲁豫中央局峰峰会议上,他又提出了自己弃文从武领兵打仗的请求,受到中央局书记邓小平的赞赏,邓小平高度评价了书记入伍的重大意义;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更是高兴,当即决定将跟随他多年的原一二九师骑兵团归张霖之纵队建制。1945年11月22日,由冀鲁豫地方武装升编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在滑县白道口组成。司令员杨勇、政委张霖之,下辖十九、二十、二十一三个旅,指战员1.7万人。1955年共和国首次授衔时,从这支年轻而英勇的部队中,走出了上将1人(杨勇)、中将2人(张国华、王辉球),少将5人(匡斌、石新安、况玉纯、刘振国、吴忠)。而我的父亲张霖之因已在政府任职,而未授军衔。
时年38岁的张霖之与时年33岁的杨勇是一对黄金搭档。他们在冀鲁豫解放区共事长达六年之久,1939年春天,杨勇率八路军六八六团跟随一一五师师部(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走下太行山来到鲁西大平原,跟鲁西区党委书记张霖之相识相知成为挚友。1939年10月,一一五师师部奉命东进沂蒙山区时,应张霖之要求,罗荣桓政委给鲁西区留下了团政委杨勇和六八六团第三营。张霖之如获至宝。他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将第三营扩大成一一五师独立旅,杨勇任旅长兼鲁西军区司令,张霖之兼军区政委,名扬敌后。杨勇来鲁西时还没有成家,张霖之请鲁西妇救会给杨勇物色了对象,结婚成家。杨勇夫人名叫林彬,鲁西北人。两人相濡以沫地共同度过一生。
对日伪军的最后一仗
抗战胜利后,原投降日军的皇协军,摇身一变,又成了蒋介石的地方治安军。占据晋冀鲁豫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之间的刘本功部就是一支这样的队伍。
刘本功,山东济宁人。抗战前是当地的一个土匪头目。1938年日军占领济宁后,他投靠日本人,当了汉奸,被菏泽日军委派为“鲁西南防共自卫军”司令兼郓城县县长,仅郓城一个县被他活埋、枪杀的抗日军民多达2000人,当地人民骂他是“杀人魔王”。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委任他为山东暂编第二保安师师长,下有三个保安旅,一个特务团和4个保安大队。13000多人。
七纵党委决定第一仗先吃掉刘本功部。作战计划经刘邓首长批准后,1945年12月28日实施作战计划。
我二十一旅六十二团、六十三团,开进到竣县、滑县、道口地区,监视安阳新乡之敌,阻敌增援,十九旅向郓城前进,二十旅向巨野前进,骑兵团和三十二旅六十一团则穿过菏(泽)济(宁)公路到六营集地区集结待命,以便南北夹击消灭刘本功师部所在地嘉祥县城。
十九旅采取了三面攻城,城外歼敌的战术,二十旅则采取四面攻城城内歼敌的战术。12月31日上午九时,两个旅同时向两城发起总攻,我军将士英勇奋战,打得守城之敌迅速溃散,我军很快就攻克了郓城、巨野。在嘉祥的刘本功,如惊弓之鸟,未待来攻就弃城逃往济宁。当日骑兵团和六十一团占领嘉祥,城内200多残敌投降。
郓城、巨野、嘉祥三城解放,饱受刘本功摧残的人民群众欢天喜地,杀猪宰羊,慰问子弟兵。七纵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对群众的猪羊一一作价付款。
当时济宁市是山东属地,打与不打,大家一时拿不定主意,只有张霖之主张趁热打铁,消灭刘本功余部,七纵遂发报向刘邓并中央军委请示。
元月3日刘邓复电:“你们于4日内连下郓城、巨野、嘉祥三城,这种迅速突然的行动实堪发扬。望鼓励所有部队本此精神,迅速完成新的准备,继续向济宁、汶上等地扩大战果。”
经过紧急动员,元月5日七纵攻下济宁市四关。将敌人团团围在城内。济宁的南关是个工商业区。有发电厂、面粉厂、火柴厂、卷烟厂和众多商店等。占领南关后,车辆船只仍通行无阻。南关是二十旅五十八团攻下的。8日,团长吴忠见到在南关视察地形的张霖之问道:“发电厂要不要停电?”张霖之笑着说:“南关不仅不能停电,还要鼓励电厂员工全负荷发电,什么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群众。我们停了电,全城市民可怎么生活呀!”七纵和军区派出的工作组向四关群众宣传我党保护工商业的政策。要求工厂正常生产,商店开门营业,尽量维持城市正常秩序。
济宁市的城墙是砖砌的,很高。全城的制高点是太白楼。它在城墙上的东南角附近。楼高两层,站在楼上可俯视全城。在楼上放上迫击炮,可准确打击每一个据点。杨、张决定以太白楼为重点发起总攻,9日凌晨开始。
先头部队在火力掩护下通过木桥,搭云梯登上城墙,一举占领太白楼。同时,四门被攻占,城门洞开。部队如潮水般涌入城内,穿插分割、激烈巷战,太白楼上的迫击炮雨点般落在刘本功的指挥部,战至十一时,全城一万多敌人死的死,降的降,济宁市解放。只有刘本功化装逃跑。
下午三时,七纵举行了入城式。战士们抬着重机枪,扛着迫击炮,威武雄壮地进入城内,特别是骑兵团的红马连、白马连、花马连使夹道欢迎的市民开了眼界。七纵党委任命的济宁市警备司令部(张国华任司令员,万里任政委)随部队入城,对济宁市实施军事管制。接收人员把敌伪物资一一造册登记上报。张霖之、杨勇分别召开济宁市地方绅士、工商界上层人士座谈会,宣传党的城市政策,并吸收本市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参加城市管理。济宁市数小时恢复秩序,七纵党委电告刘邓济宁市解放并抄报中央军委。刘邓通令嘉奖。毛泽东闻报大喜,高兴地说:刘邓的第七纵队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纵队独立解放了一座中等城市,当天就恢复了城市秩序,很了不起,纵队政委张霖之是个接管城市的人才。以后张霖之奉命接管南京,接管重庆,都与接管济宁市不无关系。
七纵队东征作战,历时14天,歼敌1.5万人,解放了郓城、巨野、嘉祥、汶上、济宁四县一市,沿途解放人口300多万,把晋冀鲁豫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全国最大的两个解放区连成一片。
解放战争时期自卫反击的第一仗
1946年6月,国民党军以重兵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全面内战,解放战争正式开始。
7月14日,以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史称刘邓大军)正式组成,下辖三个纵队: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彭涛;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治委员段君毅后杜义德接任;第七纵队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张霖之。
7月底,在濮阳的八公桥召开三军(即三个纵队)军事会议。邓小平政委讲了目前严峻的形势和任务,并传达了中央军委的部署。
中央军委的部署是,中原军区主力向豫北、陕南、鄂西、皖西等地突围,拖住敌人;华中军区主力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制造和暴露敌人的弱点;然后华中、山东两军主力由淮河南北向津浦路出击;晋冀豫野战军的任务是:出击陇海铁路,破坏敌人的东西大动脉。然后进军水东(即新黄河以东地区)攻占十几座县城,开辟新的战场,以打乱敌人的整体作战部署,调动敌人,消灭敌人。这次战役是我军自卫反击的第一仗,所面之敌是刘汝明的五十五师和六十八师。这次作战要隐蔽、快速、果断,打它个措手不及,旗开得胜!
接着刘伯承司令员讲了作战计划。他说:出击陇海路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破坏陇海铁路,使陇海路300里瘫痪;第二阶段南下开辟新区。具体分工是:以杨勇、张霖之为左路军总指挥,指挥第七纵队、冀鲁豫军区独立旅、冀鲁豫军区3分区部队和华中军区8分区部队,以陇海路上的砀山和黄口为攻击重点,破坏砀山至黄口段铁路;以陈锡联、彭涛为右路总指挥,指挥三纵、六纵、冀鲁豫军区8分区部队,水东军分区部队,以陇海路上的兰封(今兰考)、民权为攻击重点,破坏兰封至民权段铁路。破路的冀鲁豫民兵民工十万人随左右大军跟进,随后15万6千民众支前抬担架,送粮食、弹药,保证供应。发起总攻的时间定在8月10日。
在左路集团团以上干部动员大会上,张霖之政委强调指出:“英武之师重首战,首战胜则士气壮。”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第一段阶的作战重点是砀山,拿下砀山的关键是快。只有在最短时间里拿下砀山县城,才能以最小的伤亡获取最大的胜利。才能震惊蒋介石,使他急救砀山。
8月10日细雨蒙蒙,夜幕中部队前进15公里来到砀山城下。24时整发起总攻,城内的敌人被打得措手不及,乱作一团,所以,我军只用半个小时便拿下了砀山县城,军区独立旅一阵冲杀占领黄口车站。砀山至黄口段铁路悉数被破坏。
为刺激蒋介石,我军将预先准备的红旗,插满砀山四个城楼,第二天美制蒋军侦察机发现砀山失守,急报蒋介石救援。
攻下砀山后,七纵党委决定向西扩大战果。虞城县城是国民党第18纵队司令官蒋嘉宾守卫。根据邓政委“争取一切动摇之敌起义和投城”的指示,决定对虞城开展政治攻势。张霖之与砀山县长史晓昭见面,要他戴罪立功,派他和湖西军分区城工部长李汝泰,带上七纵司令部、政治部的公函和冀鲁豫区党委城工部长王幼平的亲笔信与蒋嘉宾谈判起义事项。最后蒋嘉宾决定弃暗投明,带4000人起义,我军没费一枪一炮,就解放了虞城。
七纵随后趁热打铁,又攻下马牧集车站,超额完成战役第一阶段任务,按分工南下解放毫县、拓城、鹿邑、淮阳等县城开辟新战场。
右路两纵队攻下兰封后,以三纵、六纵各一个旅钳制开封之敌六十八师,以四旅攻打民权县城,但进展很不顺利。
8月13日,驻商邱的敌五十五师一八一旅(旅长米文和)和五十五师二十九旅七十八团从商邱出发,西援民权,来到宁陵县西北一带;开封的六十八师4个团冲破封锁,东援民权,来到罗王一带。
战局发生变化,中央军委下令取消第二阶段作战,集中消灭一八一旅。刘邓指示七纵西进夹击援敌。
敌五十五师一八一旅(下转49页)(上接47页)是陆军上将刘汝明的主力。武器最好,战斗力最强,向以猛打猛冲耍大刀冲锋著称。
张霖之说:中央改变了作战计划我们坚决执行。但打这样的敌人,我们不能按常规的战术打。常言道:“打蛇要打在七寸上”,我们必须首先砸烂它的指挥系统,先打它的旅指挥部。并决定让二十旅担当此任。
宁陵县西北的吕庄,是米文和的指挥部。这个30来户的小村,居民全被赶了出去,每座院落、房屋都修成了他们的工事,整个村庄没有一块囫囵地皮,大壕挨着小壕,工事连着工事。山炮连、重机枪连,火力配备十分周密。
经过充分动员,二十旅旅长匡斌、政委石新安要求部队充分利用我军夜战的优势,机智灵活地消灭敌人。
8月19日22时,二十旅对吕庄之敌发起猛烈攻击。战斗到次日凌晨4时,吕庄之敌米文和指挥部和配属该指挥部的一个团全部被歼。
敌军的其余两个团和二十九旅八十七团失去指挥后,如无头苍蝇乱窜乱碰,在逃路中悉数被三纵、六纵及地方部队歼灭。
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刘邓首长嘉奖有功人员。蒋介石得知砀山县城没有任何抵抗即被攻破,一八一旅又被全歼,大骂刘汝明无能。无奈之下只好从追堵中原解放军的战场上调三个整编师回援陇海路,又命准备投入华东战场上的精锐第五军和整编第十一师驰援砀山县城。从而打乱了蒋介石的南线战略部署,减轻中原战场华东战场的作战压力。
之后,张霖之又率部队多次执行作战任务,且战绩赫赫,被刘邓视为勇将、爱将。
新中国成立后,张霖之参与组建了二机部、三机部、电机制造工业部,他先后担任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部长、党组书记,1957年任煤炭部部长、党委书记,1967年1月,父亲张霖之在“文革”中遇害,年仅59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为父亲平了反,且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