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党委为了调进八方俊才,两年来费尽心血。求贤若渴的陈赓也经常感到自己肩负重荷,需要增加助手,特别是院一级领导干部中,应该充实几位革命资历深、文化水平高、能独当一面的干部。陈赓曾把自己这个想法向周恩来和彭德怀谈过,在院级领导班子中,之所以一直没有设副院长和副政委的职务,主要原因也在于他尚没有物色到较为理想的人选。
1954年初,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为哈军工举荐了一位副院长,此人姓刘名居英。
1954年4月10日,刘居英向来京开会的陈赓院长辞行后,只带着一个警卫员,散步似地走到前门,悄然登上开往哈尔滨的旅客列车。陈赓记下了他所乘的车次,嘱咐许鸣真电话通知学院。
次日上午,张衍、李懋之等院领导在哈尔滨火车站迎接刘居英,结果没接到人。原来刘居英带着警卫员,绕过拥挤的人群,从铁路职工进出的小门轻松出站,径直回家去了。院领导中谁都没有见过刘居英,大家又都盯着穿军装的军人,身着便装的副院长自然不在目标之内。下午,张衍等人闻讯后,驱车直奔北京街1号,大家终于见了面。
第二天,院办秘书李木来见刘居英,还没开口脸先红了:“报告副院长,党委派我给您当秘书,请您指示。”
刘居英上下打量着李木,这个河南小伙子挺憨厚,“好啊,欢迎啊!” 刘居英笑道:“咱们合作共事吧。” 李木从此跟着刘居英,恪尽职守,一直干到“文革”中为刘居英“陪斗”为止。
几天之后,陈赓回到哈尔滨,在一次小规模的部、系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上,陈赓把刘居英介绍给大家。陈赓说:“这位就是中央给我们派来的副院长,刘居英同志有着光荣的革命履历,当年他是北京大学的大学生,是个知识分子呀。”
在哈军工的干部眼里,新上任的副院长显得非常年轻,一头浓密的黑发,剪成硬板刷似的“寸头”;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仪表英武而潇洒;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他那高大魁梧的身材,简直像个职业篮球运动员。
刘居英原名刘志诚,祖籍山东省掖县,1917年3月30日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刘居英自幼聪慧好学,读到小学六年级,家道日衰,父亲供不起两个学生,硬让刘居英辍学,去裁缝铺当学徒工。他一气之下,跑到吉林市找大姐和大姐夫,大姐夫送他去报考吉林师范附中,这个学校不收学费,刘居英跟大姐要点饭钱,总算如愿上了初中。
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一夜攻占了沈阳北大营,进而侵占东三省,吉林市人民沦为亡国奴,所有的学校被关闭,群众抗日情绪高涨,刘居英和进步同学一起,积极参加抗日爱国学潮。1933年4月,他在吉林市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Y)。不久,中共吉林特支被破坏,大批党团员被捕,刘居英与其中一些人的通信被敌人发现,5月初,他被抓进宪兵队,一顿毒打后关了起来。敌人以为小孩子好对付,没想到这个少年郎死活不承认自己是CY,刘居英嚷着喊着,我是小孩子,什么也不知道。
儿子被抓,父亲就四处求人,多亏有个好心的裁缝师傅齐大叔,因为经常给日本宪兵队长做衣服,又会日本话,总算帮忙把刘居英放了出来。宪兵队规定刘居英不准离开长春,三天两头还有个宪兵来刘家巡视,嗅一嗅刘居英有无反满抗日的味道。
半年前就秘密跑到北平的大哥来信了,他让刘居英寻找机会也到北平来。秋末,北平来了一个女大学生,在她的掩护下,刘居英化装潜行,从日寇的魔掌中逃了出来。
到了北平,刘居英一时找不到党组织,就跟着大哥,参加东北流亡学生们的活动。少帅张学良为救济东北流亡子弟,办了两所管吃管住的免费学校,刘居英进了其中的东北大学补习班,埋头苦读了一年书,补习完高中的数理化,可就是没时间学外文。刘居英学识日增,便跃跃欲试,他想报考东北大学,已经考上北京大学的大哥劝刘居英改报北大试试。
那时候,能考进北大的都是百里挑一的好学生,刘居英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交了一块钱的报名费,就进了考场,结果数学考了100分满分,物理、化学都是60多分,语文及格,只有外语吃了“零蛋”。发榜的时候,刘居英是“单科录取”。
1935年9月1日,刘居英大步走进北大化学系。他很快就与地下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并参加北京大学党支部,组织上让他担任共青团(CY)北京大学支部书记。刘居英在进步同学中秘密发展共青团员,工作颇有成效,几个月中竟发展了七八个人,不久,共青团(CY)撤消,所有团员都转为党员。
是年12月9日,北平数所高校的学生们走上古城街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华北,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了。北京大学的党组织积极领导和组织北大学生投入这场爱国运动的洪流之中。
在北京大学的示威游行队伍中,“东北大个子”刘居英担当纠察队队长,他的任务是率领纠察队员,保卫游行队伍,面对警察的皮鞭和水龙,他一次又一次与警察搏斗,护卫着行进中的北大队伍。(连载:哈军工传 作者:腾叙兖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