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开国中将吴瑞林:战斗在朝鲜战场上的铁血虎将

2015-07-28 10:49:00来源:太行军事作者:

\

  吴瑞林

  以下这段对话既不是贺岁片中的人物对白,也不是搞笑港剧中的无厘头,而是抗美援朝时一位朝鲜方面的苏联军事顾问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二军一二四师副师长肖剑飞的真实对话。

  问:“你们准备派多少飞机入朝作战?”

  答:“没有。”

  问:“你们出动多少炮兵、坦克配合步兵坚守阵地?”

  答:“没有坦克,炮兵有一点。”

  问:“一点是多少?有多少门大口径火炮?”

  答:“一个师大概十几门100mm火炮,不过因为过江,好多大炮还在后方没有运过来。”

  在问完了3个问题之后,苏联军事顾问得出结论:以中国军队装备之劣势,不可能与强大的美军相抗衡。而在回答完3个问题之后,肖剑飞却十分有底气,这份底气既是来自对战争态势的总体信心,来自对正义力量的充分信心,更多的则是来自对他们军长吴瑞林的绝对信心。

  吴瑞林,这位来自四川巴中的农家子弟,虽然人们对其政治生涯和晚年境遇有一些争议,但毫无异议的是:他是迎接红军入川的第一人;抗战时期,因伤跛脚的他纵横齐鲁大地,是令日伪军惶惶不可终日的“吴瘸子”;解放战争时期,他转战白山黑水,顶住国民党军6个师的轮番进攻,为围歼国民党廖耀湘兵团立下了汗马功劳,提前52个小时抢占北京丰台,一次缴获坦克106辆,世人谓之“能征惯战”;抗美援朝中,他又带领四十二军成了首批入朝部队,面对不可一世的强敌,他照样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也打出了自己的声威。

  旗开得胜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燃起战火。当时,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正率领全军官兵在黑龙江屯田垦荒,虽然不久四十二军就奉命在鸭绿江边的通化战备待命,但他还是没有想到那么快就要放下犁钯、重拾枪炮,而且是要在“世界上最不适宜大兵团作战的少有的地区之一”的朝鲜土地上指挥作战。

  10月17日,志愿军总部急令四十二军向辑安(今吉林集安)一带集结,吴瑞林刚把先头侦察部队和一二四师的一个团派过江,总部的命令又到了:停止前进,原地待命。吴瑞林随即指挥部队进行隐蔽伪装,防备敌人的空中侦察。19日,吴瑞林接到机要参谋送来的一份特急电报:“过江!”终于要过江了!吴瑞林挥别祖国东北边陲的最后一缕夕阳,指挥5万余名官兵,仅用7个小时就安全神速地跨过了鸭绿江,敌人接连三次空中侦察,都未能发现我军行动。

  入朝没几天,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就打响了。根据彭德怀西攻东防的统一部署,三十八、三十九、四十3个军担负西线作战任务,四十二军所辖一二四师、一二六师在东线黄草岭、赴战岭一带钳制东线敌军,一二五师配属三十八军歼灭西线敌人。当时,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的西部战线上部署了13万人,在东线战场则有9万人。志愿军在西线的兵力达23万人,而志愿军在东线只有四十二军的两个师,东线战场的重担毫无疑问地压在了吴瑞林肩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