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开国中将”阎揆要受于右任帮助进黄埔

2015-07-28 11:28:00来源:华商报作者:周艳涛

  

  1924年,黄埔军校时的阎揆要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阎揆要

  现有党派覆盖面广泛没必要组建新政党

  据新华社电中央统战部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张献生昨日表示,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已经基本涵盖目前我国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张献生说,在目前我国现有的九个政党中,中国共产党主要吸收中国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八个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各有侧重,主要吸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或一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中上层人士。此外,无党派人士也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收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难以覆盖的部分社会阶层人士,社会基础广泛。

  他表示,政党必须有固定的组织发展范围,拥有一定群众基础,必须符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我国现有的九个政党,都有相对固定的组织和发展范围,基本涵盖了目前我国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因此除现有政党以外没有必要组建新的政党。

  传承南泥湾精神过丰衣足食生活

  本报讯(记者周艳涛)一曲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南泥湾》,让人们记住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弘扬南泥湾精神?昨日上午,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举行“党的光荣传统与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研讨会”进行研讨。

  研讨会前,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聘请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张远葆教授等11人为研究员;研讨会上,张远葆教授说,弘扬南泥湾艰苦奋斗作风,必须坚持服务人民的价值取向,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四十七集团军原副参谋长张体成认为,弘扬南泥湾精神,要真正弄懂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并自觉付之于行,养成之习,让南泥湾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1924年春夏之交,佳县名叫阎揆要的小伙子借了50块银元,和米脂县的杜聿明、户县的关麟征、临潼的张耀明等另外10个陕西乡党分别赶往广州,他们全都考上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黄埔一期”。阎揆要是其中唯一的一个解放军中将。

  和10名乡党同进黄埔一期

  贺建新今年67岁,是西安十中的退休老师。他说:“我姑父,1904年出生,榆林中学毕业后立志投笔从戎,1924年初前往北京报考军校,但到那里后感到失望,有次上厕所,看见扔在地上的一份报纸上印着黄埔军校正在招生的消息,于是告诉了正在北京找出路的杜聿明、杜聿明的堂兄杜聿昌、张耀明等其他陕西乡党,众人一起南下考黄埔。”“他们因路途遥远而错过了招生考试的时间,于是一起找到于右任。”贺建新称,于右任写信向当时负责筹建军校的蒋介石说情,信的大意是:从陕西来了11个娃娃,有志报考军校……以便于培养开展北方工作的人才。随后,11人全部考入黄埔一期。

  贺建新介绍,姑父阎揆要家里穷,报考黄埔军校时家里凑不够路费,从邻村一个开明绅士那里借了50块银元,这才得以成行;同行的关麟征家里也穷,关麟征的父亲把家里牲口卖了,这才凑出25块银元当路费。于右任见这11名来自家乡的年轻人缺钱,便把自己的皮袍拿到当铺换了些钱接济他们。

  在黄埔拒绝加入国民党后经谢子长介绍入共产党

  “在黄埔军校,阎揆要参加了1924年10月的平定广州商团武装叛乱,1925年冬天又参加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后来回到北方,任国民军第三骑兵团的营长、副团长。”贺建新称。阎揆要在黄埔军校时被编入学生第三队,陈赓、杜聿明、关麟征等人都在第三队。“在那些日后功成名就的一代名将看来,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不仅是他们军旅生涯的起点,也是命运转折的起点。”贺建新说。当初考进黄埔一期后,一般都要集体加入国民党,我姑父选择的是“不加入”,1926年,姑父回到北方后,由谢子长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参与清涧起义化身赶猪伙计方才脱险

  “1927年10月,阎揆要和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等人一起,参与发动了清涧起义,并组建了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我姑父担任参谋长兼第五队队长。”贺建新称。“清涧起义失败后,家人都以为我姑父牺牲了,非常悲痛,后来才知道他遇到一个贩猪的商人,装扮成赶猪的伙计逃离了险境,重新找到了组织。”贺建新介绍,后来经党组织安排,阎揆要先后在安徽、河北、陕西做兵运工作,后来又去了杨虎城的十七路军,担任该军的第九团团长。在第九团,阎揆要建立了秘密团党委,营、连成立了秘密支部,全团中共党员发展到近300人。

  贺建新称,“西安事变”时,姑父阎揆要接到上级命令,如果国民党内部想要武装解救蒋介石,阎揆要必须带兵在临潼外围抵挡住进攻,要保证7天内不丢阵地。阎揆要还在杨虎城的部队里组建了一个由流浪青少年组成的“娃娃连”,这个连队在“西安事变”时表现得很勇敢。

  率部坚守忻口与日军血战14昼夜不退

  “1937年10月,姑父率部参加了位于太原以北100公里处的忻口会战,那一仗打得惨,我姑父的队伍伤亡了三分之二,但与日军血战了14个昼夜,没有一个阵地丢失。”贺建新称。阎揆要的部队是正面阻击日军,与日军中号称“钢军”的板垣师团对垒,阎揆要带队伍赶到前线时,阎锡山的队伍已开始溃退。

  当时,上级命令阎揆要的部队收复失地并守住阵地,阎揆要采取正面突击加两翼包抄的办法,对日军发起迅猛攻击。固守主阵地的日军装备精良,火力十分密集,燃烧弹一烧一大片,探照灯使我军难以隐蔽靠近日军,官兵伤亡很大,阵地久攻不克。“先是猛攻了一晚上,姑父的很多手下都被燃烧弹烧伤,后来在天亮前发起冲锋,经过多次争夺,终于夺回了阎锡山部队丢失的主阵地。”贺建新介绍。在攻占忻口主阵地后,阎揆要坚守防御,与日军的空军、炮兵连打了14个昼夜,没有一个阵地丢失,直到接到上级命令才转移队伍,“但那一仗,全团牺牲了近200名共产党员。”

  1938年,阎揆要被党组织召回八路军总部,曾任八路军参谋处处长、军正处处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等职。史料记载,阎揆要还曾跟随朱德一起,深入华北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与杨得志一起开展游击战,拔除日军据点,粉碎日军的“扫荡”和“清剿”。

  解放大西北9天时间解放16座县城

  抗战胜利后,阎揆要先后担任中央军委一局局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1949年2月,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阎揆要任参谋长。他先后协助彭德怀组织指挥西府、荔北、陕中、扶眉及兰州等著名战役。“父亲自从姑父阎揆要到了杨虎城的部队后,就一直跟随着他。”贺建新称。兰州战役里,先打击的是马步芳,曾9天追击敌人700公里,一口气解放了16座县城。

  新中国成立后,阎揆要历任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贺建新表示,“姑父阎揆要家里穷,我们家条件好,家有70多亩地。虽然日子殷实,但我们家全参加了革命。大姑参加了红军,后来嫁给了我姑父阎揆要;二姑从事地下工作;伯父贺三多也是1926年入的党。日子过得不错还要参加革命,全是因为信仰。”本报记者王晓亮

  (感谢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大力支持)

  (本文来源:华商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华商网 http://www.hsw.cn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