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曹漫之:硝烟中走出的法学专家

2015-07-28 12:52:00来源:威海晚报作者:

  曹漫之,原名曹元鹏,1913年生于荣成市成山镇。战争年代,他先后担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胶东北海区保安司令员、胶东区支前司令员等职。和平年代,他致力于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为我国法学和社会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演话剧办报纸 弘扬革命精神

  1931年高小毕业后,曹漫之留校任教,由荣成中共党组织创始人孙季周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革命互济会。第二年春,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曹漫之被迫离开荣成,先后到威海、北平、青岛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36年6月,他回到荣成,与李耀文一起成立“青年剧团”,先后排演《放下你的鞭子》《抗日进行曲》等话剧,向群众宣传抗日。

  “七·七”事变后,中共荣成临时县委成立,曹漫之任书记,李耀文任宣传委员,不久便创办了《每日快报》。两人每天收听电台有关抗日新闻,然后刻板油印,并将其分发到各学校和部分村庄。第二年,省委派来自延安的王文任中共胶东特委书记,曹漫之任特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和政府工作部部长。之后,曹漫之创办胶东特委机关报———《大众报》,该报对胶东抗日斗争起到很大的宣传、导向和组织作用。

  抓财政兴教育 培养革命干部

  1938年8月15日,胶东北海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黄县成立,曹漫之任专员兼黄县县长,同时任胶东北海区保安司令员兼政委。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拨款给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部队,曹漫之下令接管龙口海关,以关税收入作抗日经费。北海专署实行减租减息,深受农民特别是贫佃农的拥护。

  此后,经曹漫之倡议成立了山东省高等法院北海分院,它为以后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打下极为重要的司法工作基础,经曹漫之倡议成立的北海银行,对胶东解放区经济发展和供应起到重大促进作用。黄县县城当时还创办了一所胶东公学,曹漫之兼任校长并亲自讲课,为抗日战争和根据地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干部。

  1948年,曹漫之调往中共中央华东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淮海前线总前委政策研究室工作。

  成立社会学会 帮助政府决策

  建国后,曹漫之在华东政法学院教授法学27年,为党培养了大批法学人才和政法干部。

  随着社会思想的进一步解放,邓小平提出要恢复社会学。曹漫之动员老一代社会学家发起组织社会学会,于1979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社会学会———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在他的带领下,社会学界思想活跃,部分社会学者的文章被有关报刊转载,有些文章在国外引起反响,社会学者的一些观点还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1991年7月26日,曹漫之病逝于上海,终年78岁。 (党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雅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