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球为新中国空军政治学校的首任校长。本版图片 资料图
▲王辉球
在新中国成立不久,怎样改变6亿人口中有4亿多文盲的现状,成为一项重要工作。1951年,江西万安县王辉球发现并推广的“祁建华速成识字法”,直接引发了全国扫盲运动,让5000万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近日,记者走访江西省方志馆,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1955年,王辉球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是一位政工将军,无论在长征途中,还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王辉球都犹如一味粘合剂,让战士们团结一致、士气高昂地上前线作战。他还是新中国空军政治学校的首任校长,为我国空军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7岁跟随红军上井冈山开始一生军旅生涯
王辉球,1911年农历9月18日出生于万安县芙蓉镇雁塔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境困苦,王辉球被送到姑母家抚养,5岁时才回到父母身边,8岁开始在雁塔王家村一所免费小学上学。后王辉球考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并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参加了学校的童子军、学生会,上街游行集会。
1927年秋天,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这一年冬天,遂川县城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说共产党的部队要来了。消息一来,当时有钱人和小官僚都逃走了,然而这恰恰给了在遂川县当学徒的王辉球一个参加革命的机会。当时谭震林负责组织工会,王辉球成为首批报名的成员,并加入赤卫队。到1928年2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团撤离县城时,17岁的王辉球跟着县革命委员会同部队一起走上了井冈山,开始了他一生的革命生涯。
据《万安县志》记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辉球随部队上井冈山,曾任连党代表、连政委、师政治部宣传科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团宣教股长、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先后参加了反“围剿”等抗日游击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纵队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和解放济宁、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贵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贵州省委宣传部长,军委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沈阳军区顾问等职。
与部队同行鼓舞士气胜利完成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6年6月,国内战争全面爆发,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成立,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配属二野,随刘伯承、邓小平大军跃进大别山。1947年3月16日,第二野战军第一、第七纵队合并,成立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王辉球为政治部主任。一纵队作为跃进大别山的主力纵队之一,6月底,在独一旅的接应下,渡过黄河向郓城进发,3天后,完成对郓城的合围,并经二天激战,全歼守敌五十五师师部及其所属第二十九旅、七十四旅共13000余人,受到刘、邓首长通令嘉奖。
战事连连失败,蒋介石恼羞成怒,调集7个师的兵力,倾巢向冀鲁豫战场压来。1947年8月,一纵队根据中央指示,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插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8月7日,一纵队突然以百里急行军的速度,跳出敌人包围圈,向南挺进,进入豫皖苏大平原。
打了胜仗又要撤退,当时有些干部、战士思想上有点转不过弯来,再加上外部环境的艰苦,一些连队出现战士逃跑的现象。身为政治部主任的王辉球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坚持和部队一起行军,与战士们边走边谈。他耐心地启发干部、战士,并讲毛主席用兵如神的故事,鼓舞了整个部队的士气,使广大的指战员真正从思想上弄清楚:“我军今天的退却,是为了扭转整个解放战争战略态势的进军;今天大踏步的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进军。”
在士气振奋的情况下,8月31日,一纵队进入指定区域,并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并巩固了根据地。至此,王辉球所属一纵队连续行军25天,抢渡9条河流,攻克7座县城,行程1200余里,胜利完成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进军的光荣任务,在我军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12月,一纵队主力星夜北进,完成保护刘伯承司令员及中原机关转移的任务。
据史料记载,王辉球是军旅中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在他身上似乎看不到太多的金戈铁马和气吞万里的名将风范,但是人民军队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的背后,却有他呕心沥血的付出。在长征过草地时,王辉球领导宣传队沿途做标语,鼓舞士气,让红4团走出草地。在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他配合中央精兵简政号召,亲自安排干部去向,让他们不仅愉快接受分配,还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充分发挥。
发现识字法使其在全国推广让5000万人“脱盲”
据《共和国将帅全纪录》记载,1949年12月,王辉球调任贵州军区(当时为五兵团)政治部主任兼贵州省委宣传部长。1950年3月22日,中共贵州军区委员会成立,王辉球任委员并兼任省委宣传部长,参与领导了云、贵、川地区持续一年半的剿匪作战。10月底,任贵州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并参加省委、省政府领导工作。1951年,他发现并推广的“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得到了中央军委重视并向全军推广。
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明确地指出,在80%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文化教员祁建华创造的“速成识字法”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引起王辉球的注意,并在军队中推广,取得很好的效果。 据史料记载,“祁建华速成识字法”是一种借助注音字母的辅助作用,利用汉字字形、字义、字音相同与相异的特点,来提高识字速度的方法。识字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包含“学会注音符号和拼音,掌握识字的注音符号”及“突击生字、先求会读”等。比如“突击生字、先求会读”,用印好的注音单字表做教材,逐字逐行地教;讲解生字时,联系学员生活经验,用通俗的字或词表达每个字的含义,例如对战士讲“径”字,就讲大炮口径的“径”。通过对部队干部、战士试行,发现这套方案能使一个文盲在不到30天的时间里,学会3000多个常用汉字,并且会读、会写、会运用。随即,“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得以迅速推广,而全国扫盲运动也开展起来,让5000万人摘掉了文盲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