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新中国的将军大使袁仲贤

2015-07-29 13:45:00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叶介甫

  渡江战役前,陈士榘、袁仲贤、江渭清在扬州指挥部合影。

  袁仲贤,1904年2月出生在长沙县铜官镇(今望城县)的一个小工业家庭,1923年考入讲武学堂,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第六大队。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三十年如一日,为人民军队的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以及国家的外交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处理“紫石英”号重大事件表现出外交才能

  抗日战争结束后,袁仲贤奉命留在山东,担任华东军区副参谋长。淮海战役后,华东野战军改为第三野战军,袁仲贤调任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政治委员。

  1949年4月19日,陈士榘司令员、袁仲贤政委率领的第八兵团挺进南京,担负解放南京的任务。4月20日上午,第八兵团司令部正在召开渡江作战会议,忽然接到特种兵纵队炮兵第3团(配属八兵团)的报告:一艘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不顾人民解放军的警告,强行溯江而上,横行无忌地行驶在解放军所控制的禁区三江营江面,与解放军发生炮战。该舰指挥台、后炮塔中弹,舰身被多处打穿,航向失控,搁浅在镇江附近的江面上。该舰已升起白旗,舰上几十名水兵弃船登陆。

  大战在即,英国军舰竟公然率先挑衅,企图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正在主持会议的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政委袁仲贤迅速交换了意见,命令前沿部队密切观察敌人动静,随时准备战斗。下午1时半,三江营又传来炮声。一艘英国海军驱逐舰(“伴侣”号)奉命增援受创的英舰,它气势汹汹地赶来三江营,与解放军特炮3团展开激烈炮战。英舰中弹5发,我野炮也损失2门,不少解放军指战员伤亡。正当英舰自鸣得意时,又遭到特炮3团榴弹炮连的迎头痛击,击穿其联装主炮,舰长罗伯逊中校负伤,于是掉头逃往下游。

  20日晚,英国远东舰队副总司令梅登军中将率“伦敦”号巡洋舰和“黑天鹅”号快速舰全速驰援。21日晨,“伦敦”号和“黑天鹅”号驶过江阴,向人民解放军控制的江面搜索前进。

  人民解放军一次又一次的发出信号,警告英舰撤离。但英舰置若罔闻,第三次炮战迅速展开。顿时炮弹如雨,烟柱冲天。在人民解放军的猛烈炮火下,两艘英舰均遭重创。“伦敦”号指挥塔被一发105榴弹击中,舰长卡扎勒负伤,梅登的洁白将军服也被炮弹的碎片撕裂,英军30余人伤亡。梅登深知再打下去会败得更惨,只好命令撤离,率舰向长江口外逃去。

  21日傍晚,长江涨潮,英舰“紫石英”号浮起,驶入镇江以东谏壁附近夹江,企图乘夜逃跑,但为时已晚,人民解放军已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千里江面上发起渡江战役。陈士榘、袁仲贤率领的第八兵团,作为东突击集团的右翼,从龙窝口至永安洲地段突击渡江,于22日解放扬中县,23日乘胜攻占镇江、南京,并争取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部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

  这次长江炮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轰动了世界。美国、法国、苏联、瑞士、加拿大等国的报纸,都在显要位置发表了这一消息。第八兵团攻克镇江后,第三野战军总部确定袁仲贤留在镇江,兼任镇江前线司令员,负责处理该地区的军政事宜。鉴于“紫石英”号英舰仍滞留在镇江以东的江面上,所以由袁仲贤直接领导处理这一事件,并指派特种兵纵队炮兵第3团政治委员康矛召以上校身份出面进行谈判。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