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弄英走出的开国上将——韦国清

2015-07-29 14:37:00来源:河池日报作者:

  弄英,东兰县三石镇一个普通的村子,因为这里走出了共和国开国上将韦国清,而显得格外耀眼。

  走进弄英,村里沉淀着韦国清的许多传奇故事。15岁时,父亲被反动当局杀害,走投无路的韦国清只好走出弄英,参加了韦拔群领导的农民自卫军,开始了60多年的革命生涯。

  韦国清是军中有名的福将。长征途中,经过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从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在国民党重兵追堵下,红军大部队由桂入黔,被波涛滚滚的乌江挡住去路。时任营长的韦国清临危受命,巧施妙计,架起了连接乌江对岸的浮桥,红军顺利跨过乌江,摆脱数十万追敌。这是韦国清作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贡献。

  韦国清是军中有名的儒将。他读过私塾,上过小学。1932年在瑞金红军学校学习,1934年初入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学习,毕业后任中共红军大学总支部书记。在长征陕北直罗镇的战役中,韦国清不幸身负重伤。伤愈后,他进入抗日红军学校深造,成为教导师特科团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1938年5月任抗日军政大学第6大队大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韦国清率部横扫了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恢复和巩固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韦国清的足迹穿梭于津浦路阻击战的枪林中,穿梭于朝阳集、宿北、鲁南战役的弹雨里,活捉了国民党第42集团军司令郝鹏举,策应主攻部队先后歼灭了黄百韬、黄维兵团,并参加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作战。

  新中国成立后,应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邀请,中国政府派以韦国清为团长的军事顾问团奔赴越南,协助越南人民军进行抗法战争。韦国清组织了一系列战役,并参加了对越南抗法战争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奠边府战役,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文革”时期,韦国清惨遭陷害,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亲自给毛泽东写信:“如果中国当局不安排韦国清的工作,就让韦国清到越南工作,越南人民欢迎他。”

  1955年,韦国清成为共和国57名开国上将之一,并主政广西多年,先后担任过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今天,弄英屯依然四周环山,五峰连立,地势犹如弧开的手掌,背靠四山,面朝一坡。不同的是,随着大会战涉农项目的胜利完成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弄英屯从根本上改变了落后的局面,群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村基本实现通水、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的“五通”目标。2008年人均收入2033元。

  沿着宽阔的水泥路来到韦国清故居,两间陈列室展有韦国清上将生前用过的遗物,以及他戎马生涯和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国事活动的照片等100余件。

  “来河池旅游参观韦国清故居,能使人切身感受到一位共产主义战士无限忠诚的情怀,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如何从一个农家放牛娃变成叱咤风云的军队将领、共和国的领导者,一位高风亮节的军人。”东兰县旅游局局长黄福军高度赞赏说。

  高风亮节, 韦国清未给亲戚一分好处,这是大家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关注家乡,这是大家对上将夫人许其倩的首肯。八十年代初, 许其倩牵线搭桥,为东兰建起了毛巾厂;2008年8月1日,远在北京的81岁高龄的韦国清上将夫人许其倩得知中共河池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在2009年由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东兰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开展韦拔群烈士诞辰115周年纪念活动的消息后,立即打电话给正在南宁的大儿媳陈焕新,代其向东兰县纪念活动指挥部捐助人民币3000元。

  “公公韦国清在韦拔群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参加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并逐步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公公对韦拔群感情十分深厚,开展韦拔群烈士纪念活动,也是公公生前的心愿,作为革命后代,我们将继续关心和支持纪念活动。” 在座谈会上,陈焕新如是表示。

  10月23日,韦拔群等17位河池籍将领、将军和高级领导干部的铜像揭幕,韦国清曾经的警卫员,83岁的邓华友和77岁的陈鲜朝应邀参加。“1954年,上将故乡交通很闭塞。当时我们是攀着上山、爬着下山。” 邓华友回忆说道。

  陈鲜朝接到身在北京的上将夫人许其倩电话后,不顾年事已高,马不停蹄赶到东兰参加铜像揭幕仪式。“为革命英雄们立纪念铜像,是东兰老区人民对他们丰功伟绩的肯定。上将获得此等荣誉,我们无比兴奋。”望着英武依旧的上将铜像,回顾与上将并肩战斗的戎马生涯,陈鲜朝很满足、很幸福。

  “上将获得此等殊荣,我们无比兴奋”、“乡亲们生活富裕了,就是对上将最大的告慰”,幸福的话语透露出革命老人对上将深深的缅怀和敬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