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于得水战斗在胶东

2015-07-29 15:16:00来源:文登网作者:

  于得水(1906~1967)
  于得水这个名字,在胶东大地上家喻户晓。在战火纷飞的年月,他出生入死,屡建奇功。他先后七次身负重伤,为建立和发展胶东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至今还在胶东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拜师习武
  于得水,原名于作海。1906年5月22日(农历四月二十九日)出生在文登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
  于得水从小就跟随父兄种地,学瓦工,学编筐、编席。从18岁开始拜师学武艺,19岁加入了武术会,早起晚睡练武功。几年之后,学成了一身好武艺,枪刀棍棒样样精通,身体也练得结结实实。不久,便随同武师到林村打擂,结识的人越来越多。1931年5月,经邹恒禄介绍,于得水参加了农民协会。从此,他要求翻身解放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走向革命
  于得水出身贫苦,思想进步,又经常接触共产党员邹恒禄、于绍先等人,阶级觉悟不断提高。1933年春天,经刘振民、于绍先介绍,于得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2月12日晚,按照事先的约定,邹恒禄、于绍先、吕以明等人,在于得水家开党员会议。不料,这次会议被本村坏人侦知密报。第二天拂晓,葛家联庄会会长丛镜月带领百余人包围了于得水的茅屋。幸好,这天于得水的妻子起得早,正准备做饭,忽见几个拿枪的敌兵冲进院子,就急忙将于得水推醒。于得水翻身顺手捅破灯窝纸,摸过挂在灯窝外面墙上的菜刀,猛地向炕头一拍,站起身来,大吼一声:“哪个想死就过来!”并大声吆喊妻子:“快拿枪来!”敌人早就闻知于得水武艺高强,又听说有枪,更加害怕,已经冲进屋里的敌兵急忙退到院子里。于得水乘机一个箭步从炕上跳到桌上,再跃到柜上,用肩膀将屋笆一扛,顶破一个大窟窿,飞身蹿上屋顶。
  敌人发现后一面开枪,一面狂喊乱叫:“捉活的!”“捉活的!”于得水纵身从东山墙跳下,顺着胡同向南大街跑去。敌人迎面堵过来,他急忙转身向北,刚跑了几步,北面也有敌人迎过来。在这无路进退之际,他一个蹿跳,翻过7尺高的墙头,跳进孙东云家的院里,接着又飞身翻进孙老八的院里,连翻两道院墙,还是没有甩掉敌人。于得水灵机一动,挪到墙根前,然后翻身跳进孙树堂的院里。他走进正房东间,掀开席子,用菜刀揭起一块石板,钻进炕洞,又将石板盖上。孙树堂的母亲和妻子连忙把席子盖好,刚刚搬上一些杂物敌兵就闯进来了。他们翻箱倒柜,四处搜查。一个敌兵用刺刀向炕洞里乱捅。折腾了半天,仍然不见于得水的踪影。敌人气急败坏地说:“听说这小子能飞檐走壁,还没听说他会隐身法,怎么无影无踪了呢?”
  天近中午,大部分敌兵撤走了,只留下几个便衣侦探在街头巷尾窥视。于得水钻出炕洞,在孙树堂的母亲、妻子的帮助下,换了身衣裳,洗净了脸上的灰垢,手拿镰刀,提个篮子,装作上山割牲口草的样子,从容不迫地混过了敌人的岗哨,走出了村子。这次于得水虽然幸免于难,可是,他的家门被封,全家人被押到县衙。父亲受酷刑,母亲被打致死,孩子吓死一个,另一个送到牟平县一个同志家里寄养。从此,于得水离开了家,改名林得胜,隐蔽在昆嵛山区进行武装游击活动,开始了职业革命者的生涯。

  跨海逃难
  1934年秋,于得水带领孙宝山、小刘等6人,利用夹村赶山会的机会,砸了收税机关,烧了税票,把夹村山会变成了反对官衙苛捐杂税的声讨会,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
  于得水为民除害的事办得越多,名声越高,反动派的追捕就越紧。在这种情况下,党组织决定让于得水暂离胶东,到大连暂避一时。
  1934年11月,于得水告别亲人,跨海避难,在大连码头做装卸工人。因为码头人杂,易于暴露,他又经人介绍到高阁花园做工,改名高得胜,不料被日本翻译——同村人宋文峰认出,幸亏及时转到官本木厂做杂工,改名刘二伦,才免遭毒手。以后于得水经朋友介绍,离开大连,到偏僻的锦州小孤山教武术,化名林得胜。在流亡期间,于得水隐姓埋名,结识山东逃亡东北的共产党员,秘密地寻找当地党的组织。
  1935年春,于得水的父亲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小孤山找到了他。父子相见,悲喜交集,抱头痛哭。当于得水听父亲说,共产党员吕以明身受折磨,惨遭杀害的情景时,恨不得立即返回家乡,大干一场。同年6月,他终于接到中共胶东特委的指示,返回胶东。

  暴动前后
  1935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四日)中共胶东特委发动了震撼胶东的农民武装暴动。于得水参加了暴动前的准备工作,被任命为东路三大队(即特务大队)大队长。11月28日晚,他和政委刘振民带领50多名队员奔袭石岛守敌。不料,敌人有所觉察,警戒很严。于得水随机应变,在石岛西山和同志们研究决定:分兵两路,连夜西上,奇袭人和集、鹊岛、黄山、宋村等镇公所、盐务局。然后,再按原计划与一、二大队会合。
  第二天早晨,于得水一行9人,赶到人和集。他让两个队员装作吵架打官司的,自己装作拉架的,吵吵嚷嚷,靠近了镇公所。
  “干什么的?”两个镇丁扔掉烟蒂,喝斥道:“穷庄稼汉,没事找事!滚开!滚开!”
  “哎!人家要到镇上打官司,你们为什么不让进?”于得水说着走到两个镇丁跟前,两只大手像老虎钳一样分别抓住两个镇丁的大枪,一拉一推就把枪夺过来送给两个队员。两个镇丁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几个队员已经把他俩死死地捆住了。
  镇公所内20多个镇丁和几个办事员,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正围着桌子抢饭吃。于得水手持短枪和两个队员冲进屋里,大喊一声:“举起手来!”
  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声吓呆了,碗筷“哗啦啦”掉到地上。
  于得水跨前一步,喝道:“听令!一齐向后转,谁要动一下,小心脑袋搬家!”
  敌兵一个个乖乖地举起手,脸对着墙站了一溜,于得水向他们训话,等队员们把武器弹药都搬走了,他随手把镇丁反锁在屋子里。
  大街上响起了嘀嘀哒哒的铜号声。在这里,于得水他们同刘振民带领的大队汇合了,竖起了红旗,彩色标语贴满大街两侧,人民群众喜气洋洋。
  接着,于得水率队乘胜北上,直奔鹊岛盐务局。但是,鹊岛盐务局和黄山区公所、高村区公所的敌人早已闻风逃遁。队伍又直扑宋村盐务局,在张家埠南,与逃回的盐警队遭遇,歼灭盐警三四十人。前后两天一夜,于得水带领三大队行程300余里,缴获长短枪80多支,刺刀50余把,土枪30多支,子弹2000余发,受到特委书记张连珠的表扬。
  12月5日(农历十一月十日),张连珠等率领的一、三大队被展书堂的八十一师包围在底湾头村。于得水闻讯,立即率队增援。队伍到达郭格庄一带,与敌人遭遇,经激烈战斗,互有伤亡。他们被迫撤出战斗,跨过母猪河,进入昆嵛山。

  矢志不渝
  “一一四”暴动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和其他领导人程伦、曹云章被捕牺牲。随后,反动军队频繁“清乡”,地主豪绅反攻,许多共产党员、革命积极分子被残杀、逮捕,敌人乘机造谣惑众。家人也信以为真,给于得水立了灵位,妻子穿孝服。
  然而,于得水和他的战友们仍然在坚持斗争。他们采取分散与集中、秘密与公开相结合的方式,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与县党组织取得联系,多方寻找特委领导人。于得水常常乔装打扮,冒着生命危险,挨村逐户慰问烈属,联络同志,营救战友。与此同时,于得水还指挥游击队员在昆嵛山上放火,放“石炮”,引诱敌人“剿山”,牵着敌人的鼻子转山头,疲劳和消耗敌军。敌人“剿山”,他就率领队伍下平原,进海汊,夜间袭扰敌军;敌人回窜平原,他们又转移上山。遇上小股敌人,就猛冲狠打,搞得敌人惶恐不安。在这严寒的冬天,于得水和同志们爬冰卧雪,几乎住遍了昆嵛山上的大小石洞,尝遍了野草山果。
  1936年4月,刘振民和于得水、王亮等一起研究决定,在地势险峻的“老蜂窝”举办训练班。参加第一期学习的十几名同志,多是武装游击队员。他们学习从苏区转来的《苏联革命经验》和《中国工农红军游击战术》等小册子,并结合“一一四”暴动的情况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当训练班举办第二期时,国民党文登县民团军大队长丛镜月得到情报,率部“围剿”。岗哨发动敌情,鸣枪报警。于得水带领大家钻出通天洞,向昆嵛山最高峰泰礴顶转移。子弹在呼啸,于得水隐蔽好,连发3枪,打倒了跑在最前面的3个敌人,敌兵不敢紧迫,就疯狂报复,放火烧了王开仁的山庵。就这样,于得水带领游击队与敌兵英勇搏斗,巧妙周旋,始终坚持战斗在昆嵛山上。

  智取界石
  1936年5月的一天,邹恒禄上山通知于得水到沟于家村张修己那里会见新任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理琪认真听取了汇报,分析了“一一四”暴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于得水心中的疑团解开了,他愉快地接受任务,并安排好理琪到各地巡视的路线。一天晚上,于得水冒雨到院下一带活动时,被误伤右臂。伤势刚有好转,他就用带子把伤臂吊起来,到牟平、海阳一带活动。他把上级党派来特委书记的喜讯和特委的指示告知各地同志,使大家转忧为喜,倍受鼓舞,决心在新特委的领导下开展新的斗争。于得水率领的游击队,在昆嵛山不仅扎下了根,而且越来越活跃。
  6月2日黄昏,化了装的游击队员涌进界石集。王亮假装找人叫开了界石区队的大门,游击队员分别冲向敌兵住的几个房间。于得水飞起一脚踢开房门,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敌兵。
  “举起手来,我是于得水。谁动,就打死谁!”
  敌兵一听说于得水来了,个个吓得魂不附体……
  这时,突然从右边门旁闪出一个人来,窜到于得水身边,紧紧扭住了他的匣子枪。此人是敌人的小队长,个头不高,会点武功。于得水见敌人来势凶猛,就势向他身上一靠,拿枪的右手向前用力一推,接着猛地回抽,甩开了敌人。
  这时,只听“砰”的一声,于得水感到腰部一阵麻热。
  “谁动,老子砸死谁!”于得水大喝一声。
  又是一声枪响,从于得水背后飞来一颗子弹,碰到墙上弹回来,又打进了他的腰部,他感到一阵眩晕,打了个趔趄,身体一下子依在门框上。他左手捂住血流不止的伤口,右手平端着枪,瞪大眼睛怒视敌人。敌人吓呆了,一个个战战兢兢,不敢动弹。
  这时同志们冲进来与敌人展开了搏斗,缴获敌人长短枪20余支,子弹2000多发。
  任务胜利地完成了,可是,于得水却受了重伤。两个游击队员架着他撤向昆嵛山。

  阁棚养伤
  于得水奇袭界石负伤后被安置在倪家产村倪德兰老汉家中养伤。
  倪德兰年近60岁,和老伴拉扯两个又哑又傻的孩子,日子过得很艰难。但他拥护共产党,参加了农民协会,他的家便成了游击队员的落脚地。当倪老汉掀开于得水血糊糊的衣服时,一下子惊呆了。两颗子弹从后面穿进腰间,血水涌流不止。倪老汉轻轻地擦洗伤口,没有药,只好按偏方将洗净的方瓜片敷在伤口处,用布条扎紧。端着油灯在旁边帮忙的倪大娘,禁不住直抹眼泪。
  为了防止敌人搜查,于得水只好躺在阁棚上。他叮嘱两位老人说:“假如敌人来搜查,你们不要慌。他上来,我就干掉他,决不让他们抓活的!”
  夏天的阁棚像个蒸笼又热又闷。然而他一动也不敢动,因为一动,用高梁秸捆成把把搭成的阁棚就会发出声响。倪老汉家里早就断了粮,全家吃野菜,却单独给于得水买来瓜干吃。倪大娘给他洗伤口,喂瓜干汁,晚上把他的血衣脱下来,洗净晾干,第二天再穿上:一天,特委派人送来一元钱,倪德兰买了几斤玉米。白天不敢拿,怕引起别人的怀疑,只有等到晚上,偷偷取回来,堵好门窗,连夜磨成玉米面,做成玉米饼子给于得水吃。为给于得水治伤,倪德兰还要到处刮榆树皮。过了几天,于得水的伤口止住了血,可有一颗弹头没取出来,被打折的骨头茬还没愈合。他看看倪老汉一家艰难的生活,不忍心再住下去,便在一个夜晚跟邹恒禄悄悄地转移了。但没过几天,倪德兰便被敌人抓去,受尽酷刑,惨遭杀害。

  高家突围
  1936年秋,腰间子弹尚未取出来,伤口化脓的于得水忍着剧痛,到烟台向特委汇报情况,在南山丈八口公路下面的桥洞里会见了理琪等同志。
  是年初冬的一天,于得水同共产党员郑同玉、宋福顺到湾头一带去布置打垒子盐务局的事,住在高家村的高树彬家。
  中午时分,街头忽然响起一阵杂乱的跑步声,一会儿,在高树彬家的院墙上和四周的屋脊上,出现了几个敌兵。
  原来,这天高树彬的儿子高成义赶集时,说话不慎露了破绽,被敌人的便衣侦探逮住了。他经不住敌人的严刑拷打,供出了于得水在他家开会的消息。
  “砰!砰!”两声枪响。敌人在墙头上狂叫:“于得水,快缴枪投降吧,你这次是插翅也难逃了!”
  于得水吩咐高树彬赶快烧文件,转身对老郑和老宋说:“做好突围准备,宁死不当俘虏!”高树彬催促于得水赶快突围。于得水牙一咬,心一横,喊一声‘冲!”几步就窜到大门外,匣子枪向门旁的敌人吐着火舌。老郑和老宋同时举枪,朝屋脊、墙头上的敌人射击。3人利用墙角、门洞作掩护,趁机向大街冲去,子弹在头顶、身旁“啾啾”呼叫。突然,于得水惊叫一声,只见左手已被鲜血染红了。他顺势将左手猛地插入腰间的子弹袋里,右手握枪还击敌人。枪里的子弹打完了,就由郑、宋二人掩护,他用两条腿把枪夹住,一只手迅速地压上子弹。他们边打边跑,很快冲出村庄。此时,日傍西山,敌人不敢继续追赶,便叫骂着撤走了。这时,于得水昏过去了,郑、宋二人搀扶着他,借着夜色,来到斜山宋大爷家。当于得水起来后,想到倪老汉的惨死,说什么也不愿再连累宋大爷了。于是谢绝宋大爷一家的挽留,迎着凛列的山风,又继续转移了。

  黎明奇袭
  1937年春,于得水的伤口刚愈合,就在牟、海交界的老鸦庄村(现属乳山县)于建业家,约集孙吉武等20余人,再次研究攻打垒子盐务局的方案。
  一天拂晓,在通住垒子盐场的几条小路上,影影绰绰走着几伙人,中午时分,他们同时赶到盐务局附近。于得水头戴一顶破毡帽,站在靠近盐务局大门东边的墙角,看到外边流动的敌人。个个进了大门,便向队员们打了个暗号。
  游击队员们端着手枪冲进大门,院里传出阵阵呼喊声:“我们是共产党,缴枪不杀!”“游击队优待俘虏!”敌人作梦也没有想到,大白天共产党的游击队会从天而降。
  于得水命令把20多个敌人集中到一个房间关起来。他们不费一枪一弹,就缴获了长短枪20多支,子弹1100多发,大刀片、刺刀20余把,自行车13辆,砸了3个保险柜,获得现款109元。负责宣传工作的游击队员,当众烧毁了一堆盐票,指挥和帮助群众抢盐。
  为了转移敌人的视线,于得水率领队员骑上自行车,向北直奔爬山。天黑以后,队员疏散。于得水带七八名同志返回老鸦庄,掩藏武器,一直忙到天快亮,才转移到一个小山岚休息。不料,这天傍晚,有二三百名敌人从三面包围了山岚。于得水和他的战友在睡梦中被惊醒,他们凭借半堵院墙作掩护,打了几排枪,趁敌人慌乱之机,猛地跃过断垣,跑进一片坟地。队员孙吉武的腿被打断了,他和负伤的小李滚到水湾边,流着眼泪,劝于得水和同志们赶快撤退。于得水含着热泪,告别战友,趁着夜幕,带领其他队员突围脱险。
  几天以后,于得水到烟台给特委送去同志们用生命获来的经费。但到烟台后才知理琪、邹恒禄等人早已被捕,特委遭到破坏。他心里像压上一块大石头,同上级党组织的联系又中断了。
  于得水回到昆嵛山区后,心情十分沉重,但他没有因此停止活动,仍然抱着负伤的身子到处奔波。由于过度劳累,腰部的伤口恶化了,肿胀的伤口化了脓。一天,他疼得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趴在板凳上,让别的同志用剃头刀子割开一条口,连脓带子弹一起挤出来。人们只听说过当年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而眼前却出现了用剃头刀取身上子弹的一位钢铁汉。战友们情不自禁地含泪说:“真是英雄啊!”

  即兴改名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了我们的神圣国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于得水按照党的指示,到各地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特委研究决定,以昆嵛山游击队为基础,先编成第一大队,由于得水任大队长,宋澄任政委。于得水和宋澄当即表示服从组织决定。于得水感慨地说:“今天,我们的旗帜已经公开打起来了,回想苦难的年月,我林得胜如果离开群众,就像鱼离开水一样,连一天也不能活。因此,我要改名叫于得水!”理琪拍着他的肩膀赞扬说:“好!这名字改得好!”
  1937年12月24日清晨,于得水率领六七十名队员,带着30多支长短枪,从昆嵛山区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到达文、荣、威交界的天福山,参加了威震胶东的天福山起义。
  于得水和宋澄代表一大队全体指战员,在誓师大会上讲话,表示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服从特委领导,坚决抗日,保卫祖国,保卫家乡!战士们欢呼着,跳跃着……

  率部西征
  理琪在雷神店战斗中牺牲以后,以吕其恩为首的胶东特委,决定西上抗日。于得水率领“三军”二大队(这时他已调到二大队)随军政委员会机关进驻马石店一带。群众踊跃参军,积极募捐,献枪献粮,二大队很快发展到300多人。
  1938年3月19日,于得水和政委林乎加奉命带二大队攻打毗邻烟台的福山县城。这是一项艰难而光荣的任务,他们首先接通了与内线的联系,后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发起总攻,一举成功。原县保安队300余人被改编,成立了福山县抗日民主政府。
  刚刚诞生的“三军”,连破牟平、福山二城,敌人惶恐不安。于得水派人侦察了烟台日伪军的情况后,提出了袭扰驻烟敌军的计划。经上级批准,于得水带二大队,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于一个茫茫黑夜,突然攻占了敌西沙旺警察所,并放起了冲天大火。敌人派出汽车驰援,怎么也没有想到,竟开进了地雷区,结果被炸得人仰马翻。这一仗打得很漂亮,搅得敌人丧魂落魄,扩大了党的影响,坚定了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7月中旬,于得水按照军政委员会的指示,和兄弟部队一起,攻打蓬莱,粉碎“三军”二路指挥周拥鹤的叛变阴谋。于得水和林乎加率部配合兄弟部队消灭了盘踞大辛店的敌军,活捉了周拥鹤的主要支持者李耀美。接着,在高锦纯司令员的统一指挥下,攻打蓬莱城。于得水指挥部队以猛烈的火力,掩护突击组架起云梯,爬上城头。得手后,突击队员打开城门,部队冲进城内,缴了叛军的械,并整编了“三军二路”。
  1938年9月18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于得水被任命为六十三团团长。部队开到黄县、招远边界,主要任务是保护兵工厂和玲珑金矿,保障五支队的军需物资和经费来源。
  在这期间,国民党山东第九区行政专员兼保安司令蔡晋康,组织顽固派两次向玲珑金矿进攻。于得水率六十三团迎头痛击,给敌重创,毙伤敌人百余名,俘虏50多名,缴获长短枪120多支,子弹数千发,从而粉碎了蔡晋康、秦毓堂部进袭五支队的计划,保卫了玲珑金矿的安全生产。
  是年10月中旬,日军“扫荡”胶东根据地,顽固派赵保原、张步云部由平度北犯,与五支队激战于平北大青杨,于得水奉命率六十三团参加了这次战斗。

  保卫烟台
  1945年8月,于得水被任命为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并先后兼烟台、威海警备区司令员。为了粉碎美蒋反动派企图在烟台登陆的阴谋,中央军委指示胶东部队迅速占领烟台市。于得水坚决地执行这一指示,率部控制了百沙旺、毓璜顶、海潜码头,击沉敌船六七只,并同兄弟部队一起,歼敌千余名,终于把红旗插上烟台山,解放了烟台市。
  自9月29日开始,美军第七舰队黄海舰队公然要挟部队和民主政府撤离烟台,移交给美海军陆战队接收,还要强行登陆。
  为此,10月6日,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向驻华美军总部提出严正抗议。
于得水动员群众做好打仗的一切准备。他亲临海港视察,有时参与同美方代表的谈判。最后经过我方的坚决斗争,美军终于放弃登陆的企图。
  10月19日,原驻烟台伪军张立业部又打起国民党山东保安三十七旅的旗号,由天津驾驶10余只武装船只,占领了烟台港外的崆峒岛,企图侵占烟台市。29日,于得水奉命派东海特务二团主攻,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向崆峒岛敌军发起两次猛烈攻击,毙伤俘敌军200多人,其余全部逃窜,我军收复崆峒岛。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血与火的年代里冲杀出来的于得水,继续保持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奋斗。然而,在十年动乱中,这位身经百战,出生人死,屡建奇功的英雄,却被林彪、江青反党集团迫害致死。
  于得水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光辉业绩却在人民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巍丰碑;他的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进! (文登区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