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沂蒙匪事:一夜激战消灭刘黑七

2012-10-18 14:00:00来源:齐鲁晚报作者:张希文

  在柱子山脚,新庄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地方原来放着“击毙刘黑七”的石碑。

  在他身后,就是柱子山。

  柱子山,位于费县城西南17公里处,海拔426米,面积2平方公里。费县县志记载:“冠石山,今名柱子崮,县西南四十里,海清崮之西北,山顶壁立,周围皆石”。山的四周被层层梯田环绕,再往上是稀稀拉拉生长着一些杂草的裸露陡坡,山顶是陡峭的崮,远远看去如同直立的石柱。柱子山是土匪刘黑七的窝点之一,也是在这里,八路军115师击毙了这位臭名昭著的巨匪。

  原本清苦的放羊娃成了混世魔王

  在平邑、费县农村,骂人的话中最恶毒的一种就是“你是刘黑七,你是刘部队。”

  刘黑七真名刘桂堂,出生于费县锅泉(今属平邑县)。幼年时生活清苦,从12岁起,给当地地主放羊,在当羊倌期间,就已有盗窃和抢劫的行为。1915年他23岁时,与当地社会上的地痞流氓共8人结拜为匪。按年龄,他排第七,再加上他皮肤黑,故称刘黑七。

  1922年,刘黑七等人被兖州镇守使何锋钰打垮,遂投靠最大匪首孙美瑶,并参加了1923年的“临城劫车案”。事后孙美瑶受招安被杀,刘黑七与另一匪目张黑脸收容被遣散的匪众千人,在苏鲁边界为祸。不久,张黑脸南入江苏,刘黑七留在鲁南。到1925年,他的手下已有千余人马,号“刘团”,自称团长。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40年代初,黑七匪部素常保有万名匪徒,盛时达3万之众,流窜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河北、天津、山西、吉林、辽宁、缓远、热河、察哈尔等十几个省市。抗日战争爆发后,刘黑七两次投靠日军,充当日本侵略者的走狗,配合日军“扫荡”抗日根据地,所到之处,烧杀抢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对待普通百姓使用碾轧、火烧、水煮、剖腹、挖心、活埋、活剥皮、点天灯、放天花、坐木桩、大卸八块等几十种酷刑,广大人民群众对其恨之入骨,刘黑七成了闻名全国的混世魔王。

  曾被血洗的大泗彦村:1928年全村仅剩42人

  1925年1928年间,刘黑七股匪在滕、沂、费、蒙等地抢掳奸杀,罪行擢发难数。南孝义村、白马峪、辉村、大泗彦村等四个村庄遭到刘黑七的屠村。

  在由费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整理的文史资料中记载,因为摊派粮款不成,1928年3月29日,刘黑七带领1000多名土匪攻入费县大泗彦村,该村92户人家被杀绝48户,总人口637人被杀559人,外村来此避匪祸的人员被杀388人,共死亡947人。全村最后仅剩下78人,其中包括外出归来的15人。后来由于饥馑、瘟疫,幸存的78人又死去近一半,到1928年秋天,全村仅余42人。

  八路军深夜出击,混世魔王毙命柱子山

  据费县县志记载,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刘黑七横行半个中国长达20余载,屠杀无辜百姓多达20余万人。1925—1928年,仅沂蒙山区被刘黑七匪军抢掠的村庄就有1000多个,烧毁房屋20多万间,残杀群众1.2万余人。

  1943年9月,鲁南军区领导根据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务求全歼”的指示,经过充分准备之后,于1949年11月15日晚打响了柱子山战役。八路军115师老三团、老五团,对刘黑七据守的东柱子村发起突袭,匪首刘黑七在逃跑中被八路军三团四连通信员何荣贵击毙于柱子山山腰上。此战役共毙敌伪军240人,俘匪军1000余人,同时解救了被抓被押的壮丁、妇女500余人。

  费县史志办编审王有瑞告诉记者,这次战役在山东乃至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新闻节目,每4小时广播一次鲁南军民击毙刘黑七的消息。《解放日报》也发表了《山东军民反扫荡胜利》的社论。山东军区特令嘉奖了鲁南参战部队。击毙刘黑七的功臣何荣贵获山东军区甲等战斗英雄称号。

  昔日击毙巨匪之地,如今枣树成林

  青山依旧,岁月如歌。昔日巨匪刘黑七毙命的柱子山,荒草连天,如今村民利用靠着许家崖水库的优势,将柱子山周围变成了生产耕种的良田,原来荒山上野生的酸枣树,也被村民们嫁接成了枣树,成为村民致富创收的金钥匙。柱子山下的柱子村还在此建立了“红蛋脆枣”生态园。

  5月16日,记者在新庄镇工作人员指引下,来到柱子山南侧的几辈崖山上。东柱子村村民张中全正在自己承包的枣园里为枣树喷洒农药。“以前满山都是野生的酸枣树,后来在新庄镇政府的帮助下,引进新品种,将酸枣树嫁接成枣树,结出来的枣兼具了枣和酸枣的共同优点,美味可口。”张中全说,从2003年开始,他和弟弟在山上承包了50多亩荒山进行酸枣树嫁接培育,如今已经形成规模,目前保守估计,每年可收入20万元左右。

  据费县新庄镇党委副书记宁拓介绍,目前新庄镇以柱子山附近的东柱子、姜家岭“红丹”脆枣基地为中心,沿沂蒙路东侧,归仁庄、前柱子等村为重点,发展红丹脆枣3000亩。五年内在费县饮用水源地许家崖水库上游建设1万亩的红蛋脆枣生态园,发展镇生态、观光农业,帮助农民致富。“六十八年前,老一辈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击毙巨匪,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我们这一辈共产党人,就是要努力让老百姓富起来,过上更加富裕安康的生活。”

  文/片 本报记者 张希文 通讯员 吕勇 张霞 王一龙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