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日军战略指导方针的变化,中共中央军委提出了“积蓄力量,熬时间,坚持长期斗争,渡过困难,准备反攻”的战略指导方针和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的对敌斗...[详细]
化整为零,实行小部队作战是贯彻“分散性、地方性、群众性游击战”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小部队,在组织上是由主力部队派出的连队或地方武装组成,一律采取小连制,即取消排,每连最多设5...[详细]
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政治地位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大大增强,民兵和自卫团组织不断壮大。到1943年10月,民兵数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19%,自卫团员数占人口总数的14.5%。在党的领导下...[详细]
在反“扫荡”斗争中,广大民兵和自卫团员积极配合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打击敌人。1941年冬,敌人对鲁中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八路军主力部队转至外线以后,沂蒙山区的民兵配合...[详细]
每当春耕播种、夏收夏种、秋收秋种时,敌人往往四处抢粮、骚扰。这时,民兵和自卫团就组织起警戒队,以武装掩护群众进行生产、抢收。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破坏,广大民兵在根据地内一面...[详细]
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特别是基层民主政权建立后,民兵便成为保卫和巩固新生政权的支柱。平度县高戈庄,是一个有274户人家、1100多人的村子。从1943年建立民主政权后,民兵便承担起保卫翻身果实...[详细]
由于抗日战争的残酷性,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减员较大,各地民兵就踊跃参军,使部队不断得到补充和扩大。在8年抗战中,仅胶东区就有9.5万名青年参军。[详细]
山东根据地的民兵和自卫团,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指引下,在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的帮助和扶持下,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独特的游击战法,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详细]
由于战争的延长和艰苦,日军反战、厌战情绪普遍增长。山东抗日根据地各区根据这一情况,开展并加强了对日军的争取、瓦解工作,主要采取对日军喊话和利用敌人的电话线路与日军通话,寄送宣传...[详细]
开展政治攻势,是普遍开展分散性、地方性、群众性游击战的一个重要方面。从1942年开始,山东抗日根据地各战略区陆续、广泛、大规模地开展了政治攻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