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故事 |
在青岛市革命烈士英名碑上,镌刻着一位英年早逝革命烈士的名字——周浩然。三官庙,位于即墨灵山镇集旺疃村北,1938年3月9日,这里爆发了一场著名的伏击战,全歼日军30余名,击毁军车2辆,打...[详细]
刘子超,家名坑古,学名起亚,又名苏华,笔名梦非、王夫、辛民、漆雕华等,1906年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现为市)新圩镇鲤湖村。1937年秋,朱瑞和刘子超根据北方局的指示,以豫北师管区司令张轸...[详细]
盛易三,男,原名盛云中,1910年1月出生,山东省嘉祥县盛家庄村人。1944年9月白母庙一战,盛易山带领战士歼敌200多名,缴获枪支190余支,创地方武装模范战例,受到北海军分区的通令嘉奖。[详细]
残暴的敌人把文立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45年2月,文立征到临城县六区开辟新区工作,给区党训练班和各村干部集训班讲课。2月20日深夜,敌特、区武装队三班副班长徐宜南勾引汉奸申宪五的武装...[详细]
兴宁市新圩镇里湖村刘屋10号,一间普通的土木结构客家民居,却因门梁上方那块鲜红的“光荣烈属”牌匾显得与众不同。在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邓文庆的帮助下,记者得到了《梅州抗战英烈》一...[详细]
刘子超(1906—1941),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刘子超是为抗日战争做出重要贡献的八路军著名将领之一, 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评价他是一位有才华的理论家,一位不可多得的宣传鼓动家。[详细]
陈振麓王景瑞 这是发生了“七七事变”后的青岛,抗日救国的狂潮正在暗暗涌动,东北军五十一军从东北撤到青岛市区,随之而来的,还有中共东北军工委。1937年9月经中共东北军工委批准,中共...[详细]
1930年冬,趁他只身检修管道之际,资本家突开总闸,强烈的阿摩尼亚气大量喷出,牟光仪顿时昏倒在地,经抢救幸免一死,但从此双目失明。1938年3月,八路军鲁东游击第七、第八支队奉命在昌邑北...[详细]
铁道游击队人称“飞虎队”,是一支长期活跃在津浦铁路及枣(庄)临(城)支线上的抗日队伍,犹如一把犀利的钢刀直插敌人的动脉。铁路线上,微山湖畔,文立征身着旧袍和多补丁的裤子,穿一双...[详细]
当年,这首歌谣像一股春风,吹拂在徂徕山区,汶河之畔,激励着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拿起刀枪,奔赴抗日战场。歌谣中的洪涛,是山东徂徕山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详细]
洪涛,原名洪裕良。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于部,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山东著名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泰安人民爱戴的司令员。 [详细]
远静沧,1901年生于河北任丘,青少年时期受过良好教育,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为配合台儿庄战役,狠狠打击日伪军,自卫团第一大队受命炸断长清万德铁路桥,以切断日军津浦线供给。[详细]
安问卜从延安回到八路军随营军校驻地洛川后,即改“问卜”为“征夫”,此后他一直使用毛主席为他改的名字——安征夫。安征夫烈士是八路军总部随营军校和抗大一分校大家公认的一大抗战才子。...[详细]
他非常羡慕那些能够上学读书的小伙伴。这年春季的一天,正在村头放牛的张铎被学校里那朗朗的读书声所吸引,便把牛拴在村头的小树林里,悄悄地跑到教室窗外听先生讲课。[详细]
1903—1939) 1939年8月,在苏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从湖边地委开始,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肃托事件”。1938年7月,中共鲁西南特委与徐州西北工委合并为中共苏鲁豫边区特委,马霄鹏任特委...[详细]
1945年7月,在接到调任山东军区政治部工作的命令后,主动请求参加新旺战斗,在率部杀敌中牺牲。此后,他指挥部队相继攻克夏庄、赵家岭、张家围子、借庄等日伪重要据点,参加了莒城解放战役,...[详细]
张铎(1915—1941),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政治部副主任。1935 年11 月4 日,张铎参加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胶东农民武装暴动。1938 年春,加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随部队转战于平度、招...[详细]
在胶东大地,提起李蔚川和蔡秀荣,人们都称赞他们是一对生死与共的战友,被群众誉为“夫妻双烈”。从此,革命战士前仆后继,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终于汇成了一支强大的人民武装———山东人民...[详细]
多少年以后,一生志向写尽红军志的王愿坚仍然记得1945年6月参加的新旺战斗。又是多年后,南疆战事中,王愿坚见到一位战场上归来的战士,19岁,一脸战火和风霜。[详细]
近日,山东省莒县对老党员事迹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性挖掘整理工作,通过面对面采访、实地拍摄、收集实物,征集到20万张图片、3万分钟视频资料和大量珍贵实物,整理典型事例近60万字《本色》一...[详细]
在胶东大地,提起李蔚川和蔡秀荣,人们都称赞他们是一对生死与共的战友,被群众誉为“夫妻双烈”。从此,革命战士前仆后继,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终于汇成了一支强大的人民武装———山东人民...[详细]
“寿田为人宽厚,对朋友慷慨相助,平时少谈自己……”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宋平同志在回忆兄长宋寿田时写下的文字。宋寿田(1899—1938),1899年出生在莒县招贤镇大罗庄一个富裕的农民...[详细]
14日,敌援军赶到,进行疯狂反击,出动飞机3架助战,一部突入城内包围二十三师师部。他率师直属部队冲入敌阵与敌军肉搏,双方伤亡惨重。六十七旅旅长李严武心惊胆裂,率部后撤,六十九旅重蹈旧辙,荷...[详细]
扈先梅,1896年生于河南安阳,为人正直。目睹当时国运衰颓,立志救国。考入东北讲武堂,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军见习,以战功擢升为连长、营长、团长等职。“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迫于...[详细]
陈钟书在麻栗坡任督办时,对办团练非常认真,治军严明,维护治安有方,使境内政通人和,盗匪潜迹,滇军威名远播,连在越南的法国人都很敬畏。 [详细]
陈钟书,字树潘,1892年出生于云南省安宁县八街区月照屯,后搬迁于何家营。到二六事变后,胡若愚、张汝骥与龙云争权激化,于1927年6月14日趁龙云放松防备,袭击龙云,陈钟书在六一四政变中忠...[详细]
赵渭滨(1894-1938年),字象贤,1894年生于成都新都。1914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第2期。抗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少将参谋长。“七七事变”后北上抗日。1937年10月24日,...[详细]
鹿省三(1905-1938),原名鹿效曾,山东省莱芜市西牛王泉村人。1月24日,鹿省三指示昌邑县委,迅速组织昌邑的起义人员在昌北集结,公开打起“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的旗号,与潍县方面...[详细]
在激战中,守城部队的营长负伤、连长阵亡,形势万分紧急。震东不顾一切冒着敌人猛烈炮火,在北城墙上飞奔指挥抢堵。参谋长要他弯腰前进,随从要他下城墙指挥,震东却奋勇不顾,在城西北...[详细]
他指挥机枪手消灭已登城正射击的日寇,他挥舞指挥刀与日寇展开肉搏,连劈数名嗷嗷怪叫的登城日军,守城将士见状,士气为之大振,各个奋勇杀敌。就在城西北角被守军夺回之际,刘震东将军不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