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件 |
大众网枣庄8月19日讯董存瑞“为了新中国”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全国妇孺皆知,人人敬佩不已。为了有效地阻止蒋军北进,界河战斗一结束,津浦前线指挥部又命令陈金合所在的鲁南八师兵移临城...[详细]
谢绍明(谢子长之子):陕甘就是1931年底,1932年初,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我父亲是总指挥,有个骑兵大队,王兆相分配在他这个骑兵大队。刘米拉:王兆相叔叔,他是一个特别顽强的...[详细]
明德英,女,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沂南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全国抗战爆发后,明德英在家乡目睹了共产党八路军坚持抗战、为国为民的实际行动,从而对共产党八路军怀有深厚感情。[详细]
我和德英担心徐同志被敌人发觉,就商议着把他转移到林地一座空坟里,徐同志也同意了。从那以后, 白天就让徐同志到那座空坟里躲藏,夜里就扶他回到团瓢里睡觉。到了第五天,德英发现徐同志的...[详细]
1935年11月3日,过草地时编队组建的陕甘支队一纵队一大队恢复了红一团番号,编入红一方面军直属团,孙继先任团参谋长。解放战争中,孙继先担任过山东军区四师师长、华野第8纵队副司令员、第3...[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1911年月生于山东省曹县梁堤头乡嘴尖刘庄。幼时家境贫寒,无钱入学,7岁起即当了“牛倌”。他天资聪颖,9岁时曾入邻村拳场拜师习武,练就一身好功夫,特别对刀...[详细]
那时,孙继先与基地专家组组长谢列莫夫斯基已建立了良好的友谊,而谢列莫夫斯基对中国的帮助也很尽心。1960年夏季,苏联专家驻我国国防部首席顾问巴托夫大将刚从莫斯科来到北京,就乘专机来...[详细]
1947年4月,在泰安战斗中,连长郭继胜机智灵活,指挥全连一举突入西关,连续打垮顽敌20余次反扑,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全歼守敌,俘敌600余人,全连仅轻伤1人,创造了辉煌的战斗范例。[详细]
1939年,微山湖人民建立铁道游击队,由6名游击队员组成,后改编为微湖大队。1944年6月,郭继胜第二次参加革命,加入独立支队一大队一分队(微湖大队一分队前身),是年10月,任鲁南第二军分区...[详细]
郭继胜,1921年出生,山东省微山县人。郭继胜把上衣一脱,光着膀子,抡起一口大铡刀冲了上去,一口气砍开了5道铁丝网,为拔出这个据点立了功。次日傍晚,在歼敌一八一师的战斗中,郭继胜奉命...[详细]
王力生在抢渡大渡河的战斗中,带领一个加强排攻占安顺场对面的村镇,配合兄弟部队夺取泸定桥,被授予红星奖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支队政治委员兼...[详细]
罗荣桓曾经这样评价“万三爷”万春圃:“一个从旧营垒中走出来的人,坚持站到了革命人民的这一边,这是一个根本的转变。”1942年10月,中共鲁南区党委、鲁南行署、鲁南军区和边区县根据中共...[详细]
1939年2月,日军、汉奸万余人分5路“扫荡”山区,万春圃主动承担阻击任务,掩护中共鲁南特委转移。”1942年中共山东分局在他60寿辰时为他祝寿,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详细]
姚仲明(1914—1999)曾任烟台市市长,曾用名姚梦龄。1933年中共山东省委机关遭敌破坏后,同中共济南乡师支部成员赵健民、王文轩等人积极寻找上级党组织。1948年,姚仲明离开烟台,后历任潍...[详细]
刘民生,原名在勤,字民生,后以字行,沂水县高桥镇刘家山宋村人。1938年冬,刘和范明枢受鲁南动员委员会的推派,参加当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召开的会议,争取合作抗日。1942年春,...[详细]
邵君明牺牲后,中共沂水县委、沂水县人民政府于1990年11月21日召开《邵君明烈士命名大会》,中共山东省委追认他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公安部追授...[详细]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批授衔,时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的刘涌被授予少将军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胶东军区警备第4旅旅长,第6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6师师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详细]
1942年冬季,胶东区党委统战部秘密派中共地下工作者牟德海来烟台开展党的统战工作。牟德海以岳父在烟台开设的茶馆作掩护,建起了党的地下联络站。他通过姨母了解和亲自考察得到张巨烺一家的...[详细]
邵君明牺牲后,中共沂水县委、沂水县人民政府于1990年11月21日召开《邵君明烈士命名大会》,中共山东省委追认他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公安部追授...[详细]
刘惠民:(1900~1977),原名成恩、德惠。新中国成立后,他竭力为发展祖国的中医事业奔波,经他倡导、筹备,先后建立了济南中医诊疗所(后改为济南市中医院)和山东省中医医院。建国后,历...[详细]
一路上,悉心拜读人民出版社刚刚出版的《牟宜之诗》,深深地为扑面而来震撼心扉的诗魂所打动,心潮也如黄海奔涌不息。牟宜之出身日照世家,心系苍生,于1925年加入共青团,不久参加中共领导...[详细]
牟宜之,对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牟宜之,是一位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传奇人物,一生命运曲折、跌宕起伏,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百年中国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抗战胜利...[详细]
此后,历任山东公学校长、鲁中联合办事处生产科长、鲁中参议会副议长、鲁中行署实业处处长、鲁中驻渤海军属管理处处长等职。1950年7月,杨云阶调省工作,历任山东省农林厅农业处长、棉...[详细]
1930年春天,苦恼、彷徨中的杨荆石再次辗转回到上海,求教于画师名流俞剑华(曾任中央美协副主席),继续学习绘画艺术。1939年2月,为培养国防艺术人才,提高群众抗战热情,加强部队文化娱乐工...[详细]
杨荆石(1902~1943) 原名杨玉珍,蒙阴县七区青冶行村(今属沂源县)人。次年7月11日,县参议会在梭庄召开大会,一致通过罢免反动透顶的国民党县长郑小隐的职务,选举杨荆石任蒙阴县县长。[详细]
在山东省沂源县档案馆珍藏着革命烈士杨荆石的一些美术遗作,这些画作或委婉清新,或热情奔放。1939年,杨荆石在八路军4支队宣传科工作时,以鲁南抗敌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先后到国民党69军司令部...[详细]
在韩复渠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时期,应梁漱溟邀请参与乡村建设,曾任乡村建设研究院秘书兼文书股长,邹平实验县县政府秘书,代理邹平实验县县长等职务。同年秋,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改为...[详细]
耿光波(1903-1978),原名耿成竹,沂源县燕崖乡南安乐村人。1959年7月,在“左”的路线影响下,耿光波受到错误处理,被定为阶级异己分子,开除党籍,调到农业科学院工作,爱人也随之离婚。农...[详细]
高象九(1903—1980),原名高金鋳,山东潍县(今潍坊市潍城区)人,1946年经梁漱溟、张申府介绍在重庆加入民盟,曾任山东省人民政府民政厅副厅长、省政协副秘书长、民盟山东省委副主委等职。[详细]
高赞非先生(1906-1969),原名佩纶,山东郯城县马头镇人,当代著名儒家学者。先生在曲阜创立孔子研究会,大力推动儒学事业。高先生失志复兴儒学,以儒学的传续发扬为使命,儒者情怀感染着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