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仁初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营长、副团长。曾参加平型关、广阳、午城井沟、薛公岭等战斗。1939年春随部队到鲁西,首战樊坝告捷。后任第686团团长,率部参加陆房突围,...[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吴克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副司令员、第2支队司令员、第5旅旅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参与巩固和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5年8月,任山东军区第5师师长。[详细]
抗日战争初期,苏静任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参加平型关战斗。1939年3月,随八路军东进支队入鲁,任东进支队司令部秘书长,第115师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兼敌工部部长,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详细]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继先任八路军第129师772团参谋长,参加了七亘村战斗。1938年3月任津浦支队支队长,深入冀鲁边开辟根据地,扩大队伍,并积极配合国民党部队在台儿庄的作战。9月,津浦支队...[详细]
刘西元,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军团政治部青年干事,红1军团4师直属队总支书记、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详细]
王辉球,1911年生。江西万安人。1928年3月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34师连党代表,红1军团第2师4团俱乐部主任、师政治部...[详细]
丁秋生,1913年11月9日生。湖南湘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军团第4师10团连政治指导员,红9军团第14师41团政治委员、红3...[详细]
张修己,原名张铁夫,山东文登人。1908年生。193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任中共胶东特委巡视员。同年11月,参加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暴动,任第二大队政委。1935年任中共文登县委书...[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参加山东文登县黄山区抗日救国会,张怀忠任军事科科长。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参加胶东区党委党校学习月余后,任招远县红枪会3大队政委,负责改造这支群众会道...[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张竹生历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蓬莱县队部组训干事,中共蓬莱五区、六区区委书记兼区青救会长,中共胶东二地委组织部科长,中共蓬莱县委组织部部长,中共蓬莱县委书记兼县...[详细]
全国抗战爆发后,张少虹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掖县民众抗日前进队。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掖县玉皇顶武装起义,参与组建鲁东游击队第3支队2大队,任大队政治指导员。1939年1月任山东...[详细]
张铎,原名张锡国,山东荣成人。1915年生。1931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发动的“一一·四”暴动。暴动失败后,他回到原籍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1937年4月,...[详细]
全国抗战爆发后,宋健华投入天福山起义的筹备工作。1937年12月,任山东抗日救国军第3军1大队3中队政治指导员。后奉命率队赴蓬、黄、掖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1938年1月,回乡与驻冯家的国民党...[详细]
宋竹庭,山东乳山人。1911年生。17岁入保定志存中学读书,1931年底弃学回乡,联络邻村教师学生宣传抗日救国。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组建中共牟海特支(后改建为牟海县委)并担...[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李道之于1938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新兵营连政治指导员,第3军昌潍战区政治处主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64团营副政治...[详细]
全国抗战爆发后,李研吾在莱阳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恢复中共党组织。1938年10月任中共掖县县委书记。1939年7月起任中共北海地委民运部长、组织部长,北海地委委员,还任中共胶东金矿...[详细]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芸生于1937年10月回乡组织发展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历任“民先”莱阳县大队部秘书、大队长。1938年秋,“民先”莱阳县大队部撤销后,成立胶东抗日...[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杨介人历任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警卫队教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55团参谋、第5支队19旅教导队队长、第5支队司令部一科参谋、第13团参谋主任、第5支队作战科科长。参加了创建...[详细]
苏继光,曾用名苏继善、苏宝忱,山东莱西人。1912年生。1932年8月在莱阳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秋因领导学运被学校开除,回家乡开展党的地下活动。1934年8月任中共莱阳特别支部书记。[详细]
1939年起,李改任抗大中共支部书记、八路军第115师晋西独立支队政治部组织科干事。1940年随支队进入鲁西,参加讨伐国民党顽军石友三部的作战。后任第115师教导第2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15师...[详细]
抗日战争爆发后,韦国清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1938年12月起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教育长、训练部部长。1939年11月任副校长兼教育长,与校长周纯全、政委李培南率1370余名干部和学员,...[详细]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文模入八路军第115师教导大队学习。后任教导大队司务长、管理员、管理主任,115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前方供给处处长。1942年起任冀鲁边军区前方供给处处长、军区后勤部政...[详细]
万晓塘,原名万兴诗,字效唐。山东齐河人。1916年生。早年就读于齐河县立高等小学和惠民乡村师范。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奉派到长清县坦山地区筹建抗日武装。1938年春夏间,任...[详细]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5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任...[详细]
于得水,原名于作海,化名于海、高得胜、刘二伦、林得胜。山东文登人。1906年5月22日生。1931年参加农民协会,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3月任中共文登县武装小组负责人。1935年6月任胶...[详细]
1937年七七事变后,于笑虹随同平津流亡学生到济南,当年9月到聊城,入山东第六行政区政训队学习,任副队长。结业后任山东省第六行政区抗日游击司令部司令范筑先的卫队长。1938年春,奉派到寿...[详细]
于会川,又名于百恩,辽宁黑山人。1899年生。先后毕业于奉天(今沈阳)省立第一师范、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后参加东北军,曾任少校中队长、讲武堂教官,辽西抗日义勇军支队司令、义勇军第1...[详细]
于己午,原名于纪武,山东牟平(今烟台市牟平区)人。1915年生。1934年考入济南师范学校,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毕业后,到济宁韩复榘举办的乡村建设研究院受训,一年后分配到黄县...[详细]
抗日战争爆发后,于眉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回家乡蓬莱建立中共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1月组织成立中共蓬莱县委。翌年2月发动领导蓬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创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