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后,孙鸣岗将威海卫行政公署的武装部队和武器弹药,交给中共胶东特委,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1938年春,他曾去南京拜访中共中央驻南京代表团,了解中共抗日主张。当时在...[详细]
1938年5月,白备五随郭洪涛从延安到山东,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4支队军医处政治委员,同年冬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卫生部部长。在缺医少药、医务人员奇缺的情况下,他办起医训班,把从陕北...[详细]
曾国华,1910年10月15日生,广东五华人。1924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在第4军、独立第4旅、第52师等部当兵,参加了北伐战争。1931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1军团第2...[详细]
1938年5月王彬随郭洪涛到山东,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4支队参谋长。同年12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参谋长。1939年9月任八路军第3军区(胶东军区)司令员。1940年9月任由第3军区改编的八路军...[详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马馥塘积极联络革命同志,团结抗日进步的民主人士,发起组织并领导了“泰安县人民抗敌自卫团”,率领这支抗日武装,参加了1938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详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高克亭任陕甘宁边区党委组织部科长。1938年5月奉命随郭洪涛到山东。途中与马千里执行任务时与郭洪涛失去联系,返回延安后又于同年8月随张经武、黎玉到达山东抗日根据地...[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袁仲贤历任八路军129师筑先抗日游击纵队政委,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教育科科长,山东军区教导团团长,胶东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参与领导反“扫荡”斗争,为创建和发展山...[详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曹漫之任中共荣成临时县委书记,1938年1月参与发动威海起义和埠柳乡校起义,起义队伍编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1938年2月,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牺牲后,继任书记兼第...[详细]
抗日战争爆发后,袁也烈被派往石友三部做兵运工作,任石部中共工委书记。1939年从石部撤出,6月随徐向前、朱瑞率领的八路军第1纵队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历任山东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抗日军政...[详细]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纯全任陕北公学生活指导委员会主任、分校政治部主任,1938年冬任抗大第1分校副校长,1939年冬任校长,率领抗大一分校教职学员一千多人,从晋东南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办学,培...[详细]
胡奇才,1914年9月生,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9年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月在鄂豫皖苏区军委警卫营任班长、排长。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5月转...[详细]
吴瑞林,1915年生,四川巴中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川陕甘少年先锋营营长,少年先锋团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张雨帆历任山西和顺县县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组织部科长,中共鲁南区委书记、副书记、鲁南军区政治委员。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牺牲后,在极其艰难的形势下,领导军民坚持公开或...[详细]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李人凤与共产党员李曦晨等组建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1937年末曾带队于辛店火车站以西伏击日军小分队,击毙日本小队长吉田滕太郎等10余人。1938年4月加...[详细]
1937年10月,刘坦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势下被释放。回乡恢复党的组织,以马连庄为中心,成立了平招莱掖边区临时委员会,通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任民先驻莱阳城办...[详细]
杨希文,原名杨翼心,1910年生,山东金乡县人。1923年起就读于济南正谊中学、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31年入青岛大学教育学院乡村教育系。“九·一八”事变后参加爱国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与王弢、...[详细]
“七七”事变后,管大同投入抗日救亡活动。他和北平、天津等地的流亡学生来到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先后任平津流亡同学会负责人、寿张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等职务。为建立抗日根据地和冀鲁豫...[详细]
1937年秋起曾思玉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686团政治处主任。1938年春任115师344旅689团政治委员。1939年12月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1940年夏任鲁西军区运河支队政治委员...[详细]
1937年,崔田民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7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689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东反“九路围攻”和漳南战役。之后,率部在平型关与灵丘、涞源、浑源、广灵、大营、繁...[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阎揆要历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科长、参谋处处长、军政处处长,八路军第2纵队参谋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央军委第1局局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参谋长、副司令...[详细]
徐运北,1914年7月生,山东省堂邑(今冠县)人。1931在济南上学时多次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3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济南、聊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任中共鲁西北特委书...[详细]
1937年2月黄敬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5月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晋察冀区委员会书记、冀中区党委书记、冀鲁豫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平原分...[详细]
抗日战争爆发后,贾心斋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被滑县各界人士公推为自治委员会主任委员,率地方武装与日伪作战,筹粮筹款支援八路军东进纵队。1939年10月,接任国民党滑县县长后,与共产党合作...[详细]
1894年12月3日生于河南省清丰县(原属河北省)六塔集。原名登民,又名晁蛰夫。1920年自河北保定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回到家乡,发起组织“抗日十...[详细]
张玺,原名王常珍,生于1912年2月1日,河北省平乡县东田村人。1931年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先后担任团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主要从事学运工作。1932年秋因叛徒出卖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坚...[详细]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1940年6月李聚奎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参谋长。1938年5月赴冀南抗日根据地。同年7月任八路军第129师青年抗日纵队政治委员。1938年12月到鲁西北组建八路军第...[详细]
宋任穷,1909年生于湖南省浏阳县葛家园乌石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宋韵琴。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详细]
苏振华,原名苏七生。1912年6月2日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墩戴家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儿童团。1928年参加平江农民暴动。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详细]
抗日战争初期,王秉璋任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参加了平型关、广阳伏击战和午城、井沟等战役战斗。1939年随部进入山东,任鲁西军政委员会委员。1940年9月起,先后任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