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争的消耗,其国力人力濒临枯竭。于是,侵华日军更加疯狂,除在我国沦陷区大肆搜刮各种物资财富和抽丁拉夫外,还对我抗日根据地残酷地进行梳篦式的拉网“扫荡”,所到之处,烧杀抢掠,...[详细]
东营区龙居乡盐坨村有一位叫褚维城的,日本鬼子“扫荡”盐坨村时,曾与鬼子兵进行过生死搏斗。提起这段历史,盐坨村没有不知道的。 [详细]
战斗英雄孙林泉是周村祠堂街人,家中穷困,从记事起就一直租房子住。十几岁时在周村西马庄李丕功家机坊中学徒。一九三八年五月参加八路军,身经百战,六次负伤,被评为一等残废。晚年,他回...[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周村、长山、临池、涯庄、张店都驻有日军,塘坞、梅家河、十里铺、院上、八里沟、西董等大村和交通要道上还设有敌人的据点,日伪军经常下乡扫荡,搜查抗日武装。八路军的地方...[详细]
这天下午,特务一队的战士张焕明装做赶集的农民,混进了长山城。他是长山南关人,在这里人熟地熟,进城后就藏进内线邵志家家里。[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胶济铁路上安家庄车站驻扎着一个鬼子小队,最初的队长是德田,后来又换了中田和门田,这些人都是行伍出身,蛮横粗暴,十分凶恶。到了一九四三年,换了一个叫伊藤的任队长。[详细]
抗战初期,在八路军三支队马耀南司令麾下,有一个特务团,这支部队英勇善战,转战在济南到临淄之间的小清河流域,多次歼灭日伪军,令敌寇闻风丧胆,被抗日军民称为“铁军”,特务团的团长就...[详细]
一九三九年秋天,正是割豆子的时候,马天民率领独立营一百多人在古城村一带活动。周村的鬼子队长竹田很狡猾,他探听到了情报,八路军在古城村帮助老百姓秋收,晚上和老百姓联欢。他断定马天...[详细]
“一马三司令”中,马晓云参加抗日斗争的时间最长,他在周村一带,人熟地熟,经常神出鬼没,袭日寇,除汉奸,使敌人闻风丧胆。[详细]
这是抗日战争中流传在小清河两岸的民谣。说得是周村东边胶济铁路边上,有一个北旺庄,一家出了三个抗日英雄,他们是同胞兄弟。[详细]
我的家乡(原蒲台县三区,今博兴县纯化乡)属抗日时期的清河区广、博、蒲“三边”抗日根据地边缘。自1940年初,共产党八路军的工作干部就活动在这里,八路军的主力部队也多次来这里驻防...[详细]
杨国夫同志任八路军山东清河军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司令员期间,自1940春直属团、特务营北渡小清河后,至抗日战争胜利,大部分时间战斗在东营区一带(当时称广北),在他的回忆录中,多处叙述...[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在广博蒲“三边”抗日根据地,有一个人人赞颂的抗日模范徐大娘,她就是我母亲。 [详细]
1944年,抗日战争虽说已进入反攻阶段,侵略者的气焰更加嚣张,除加紧对我根据地实行残酷地骚扰外,并对我军民实行经济封锁。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我解放区也是这样。我们的方针是一...[详细]
1946年6月1日,渤海区在广北岳家村举行有7000人参加的悼追大会,隆重追悼广北人民的优秀儿子、渤海区四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岳拙园,并将烈士家乡所在的广饶八区改名为“拙园区”,以表彰这...[详细]
战时邮局,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日战争服务的邮局。当时,战时邮局配有正副局长各1人,收发兼会计1人,巡视员1人,代办员6人,交通员3人,站长一人,武装交通员8人,共计22人。李润斋同志担...[详细]
1944年,我在广饶县委任各救会主任。当时全国的抗日形势已由战略相持阶段转入战略性局部反攻。但就广北根据地来说,斗争还是比较艰苦的。县委只有张立群、门金甲等我们几个人,还有一头小...[详细]
1941年,清河平原上的抗日游击战争,正处在极为艰苦阶段,千户大村史口镇地处敌占区和广北抗日根据地之间,成了敌我之间斗争的焦点。敌人“蚕食”、“扫荡”,我反“蚕食”、反“扫荡”的...[详细]
《齐河县志》载:1943年秋,日本侵略军于福王村西北修建飞机场。机场东临狮子王村,西北邻安庄,呈长方形,东南西北向,长5公里,宽2?5公里,占良田18000亩。并由晏城火车站至狮子王庄铺设...[详细]
李健奎,字聚五,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西石门村人。曾在齐河县师范任过教,落户齐河县福王村(现属晏城街道办事处)“七·七”事变后,变卖家产购买枪支弹药,齐(河)临(邑)济(阳)拉队伍...[详细]
童年的不幸,把我磨炼成了孤僻犟劲的脾气、坚强的天性、具有了男孩子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九一八事变后,在抗战老人范筑先领导下,流亡学生来我乡我村发动群众抗日救亡运动。我村也组...[详细]
在山东省齐河县就有一位美国飞虎队员牺牲在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上。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消息是2002年的春节。当时已81岁的马学明老人怀着兴奋和激动的情绪回忆讲述的。因为他亲自参加了救...[详细]
中国的抗战,以最简陋的武器对抗凶残而装备精良的侵略军,很多时候战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众多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反而因此湮没于血与火中。而在敌方的史料中,虽然纪录的目的不同,却也保...[详细]
老渤海区是解放战争后期山东三大战略区中唯一没有被国民党军队攻破过的解放区,是整个华东战场的后方基地,这里的父老乡亲曾箪食壶浆供养了40万转移大军,82万人踊跃支前,近20万渤海子弟参...[详细]
“老渤海”精神渊源于渤海革命老区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诞生于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老渤海”精神是渤海老区军民保家卫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制胜法宝。...[详细]
本书记录了山东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反抗日本侵略的历史。共有7章,内容包括:卢沟枪声,唤起齐鲁军民抗日入侵;山东沦陷,国共两党展开敌后抗战;日伪势力,在鲁全面实行法西斯统治等。[详细]
尽管在日本大众媒体上今天已经很少见到七七事变的有关文献,其实日本的历史学界,历年对七七事变都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进行研究。在这种研究中,日方也反映 了一定的反思态度,例如,NHK编辑...[详细]
《光照千秋》是山东省民政厅负责编纂出版的山东革命烈士事迹丛书,收录的烈士范围主要包括: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比较有影响的山东籍烈士;建国后为抢救国家财产、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而牺牲...[详细]
《日本侵华图志》按时间顺序和专题分成25卷,运用大量第一现场的历史图片,客观、系统、翔实地记录了日本自明代倭寇窜犯中国东南沿海以来,尤其是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到1945年战败投降,直至1...[详细]